- 贾谊新书
- ▪ 卷第一
- ▪ ▪ 藩强
- ▪ ▪ 大都
- ▪ ▪ 过秦上
- ▪ ▪ 过秦中
- ▪ ▪ 过秦下
- ▪ ▪ 宗首
- ▪ ▪ 数宁
- ▪ ▪ 藩伤
- ▪ ▪ 等齐
- ▪ ▪ 服疑
- ▪ ▪ 益壤
- ▪ 卷第二
- ▪ ▪ 权重
- ▪ ▪ 五美
- ▪ ▪ 制不定
- ▪ ▪ 审微
- ▪ ▪ 阶级
- ▪ 卷第三
- ▪ ▪ 解县
- ▪ ▪ 威不信
- ▪ ▪ 时变
- ▪ ▪ 忧民
- ▪ ▪ 俗激
- ▪ ▪ 瑰玮
- ▪ ▪ 孽产子
- ▪ ▪ 铜布
- ▪ ▪ 壹通
- ▪ ▪ 属远
- ▪ ▪ 亲疏危乱
- ▪ 卷第四
- ▪ ▪ 匈奴
- ▪ ▪ 势卑
- ▪ ▪ 淮难
- ▪ ▪ 无蓄
- ▪ ▪ 铸钱
- ▪ 卷第五
- ▪ ▪ 傅职
- ▪ ▪ 保傅
- ▪ ▪ 连语
- ▪ ▪ 辅佐
- ▪ 卷第六
- ▪ ▪ 礼
- ▪ ▪ 容经
- ▪ ▪ 志色之经
- ▪ ▪ 容经
- ▪ ▪ 视经
- ▪ ▪ 言经
- ▪ ▪ 立容
- ▪ ▪ 坐容
- ▪ ▪ 行容
- ▪ ▪ 趋容
- ▪ ▪ 跘旋之容
- ▪ ▪ 跪容
- ▪ ▪ 拜容
- ▪ ▪ 伏容
- ▪ ▪ 坐车之容
- ▪ ▪ 立车之容
- ▪ ▪ 兵车之容
- ▪ ▪ 春秋
- ▪ 卷第七
- ▪ ▪ 君道
- ▪ ▪ 先醒
- ▪ ▪ 耳痹
- ▪ ▪ 谕诚
- ▪ ▪ 退让
- ▪ 卷第八
- ▪ ▪ 官人
- ▪ ▪ 劝学
- ▪ ▪ 道术
- ▪ ▪ 六术
- ▪ ▪ 道德说
- ▪ 卷第九
- ▪ ▪ 大政上
- ▪ ▪ 大政下
- ▪ ▪ 修政语上
- ▪ ▪ 修政语下
- ▪ 卷第十
- ▪ ▪ 礼容语上 礼容语下
- ▪ ▪ 胎教
- ▪ ▪ 立后义
禹有十年之蓄,故免九年之水;汤有十年之积,故胜七岁之旱。夫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向而不济?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柔附远,何招而不至?
管子曰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人曰 :“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古之为天下者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以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从生之害者甚盛,是天下之大贼也;汰流淫佚侈靡之俗日以长,是天下之大祟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泛败,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汉之为汉几四十岁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也。故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矣。岁恶不入,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若此,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荒,天下之常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何以馈之矣?兵旱相乘,天下大屈,勇力者聚徒而横击,罢夫羸老,易子孙而?其骨,政法未毕通也,远方之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为人上者,乃试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以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