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谊新书
- ▪ 卷第一
- ▪ ▪ 藩强
- ▪ ▪ 大都
- ▪ ▪ 过秦上
- ▪ ▪ 过秦中
- ▪ ▪ 过秦下
- ▪ ▪ 宗首
- ▪ ▪ 数宁
- ▪ ▪ 藩伤
- ▪ ▪ 等齐
- ▪ ▪ 服疑
- ▪ ▪ 益壤
- ▪ 卷第二
- ▪ ▪ 权重
- ▪ ▪ 五美
- ▪ ▪ 制不定
- ▪ ▪ 审微
- ▪ ▪ 阶级
- ▪ 卷第三
- ▪ ▪ 时变
- ▪ ▪ 解县
- ▪ ▪ 威不信
- ▪ ▪ 忧民
- ▪ ▪ 俗激
- ▪ ▪ 瑰玮
- ▪ ▪ 孽产子
- ▪ ▪ 铜布
- ▪ ▪ 壹通
- ▪ ▪ 属远
- ▪ ▪ 亲疏危乱
- ▪ 卷第四
- ▪ ▪ 匈奴
- ▪ ▪ 势卑
- ▪ ▪ 淮难
- ▪ ▪ 无蓄
- ▪ ▪ 铸钱
- ▪ 卷第五
- ▪ ▪ 傅职
- ▪ ▪ 保傅
- ▪ ▪ 连语
- ▪ ▪ 辅佐
- ▪ 卷第六
- ▪ ▪ 礼
- ▪ ▪ 容经
- ▪ ▪ 志色之经
- ▪ ▪ 容经
- ▪ ▪ 视经
- ▪ ▪ 言经
- ▪ ▪ 立容
- ▪ ▪ 坐容
- ▪ ▪ 行容
- ▪ ▪ 趋容
- ▪ ▪ 跘旋之容
- ▪ ▪ 跪容
- ▪ ▪ 拜容
- ▪ ▪ 伏容
- ▪ ▪ 坐车之容
- ▪ ▪ 立车之容
- ▪ ▪ 兵车之容
- ▪ ▪ 春秋
- ▪ 卷第七
- ▪ ▪ 先醒
- ▪ ▪ 耳痹
- ▪ ▪ 谕诚
- ▪ ▪ 退让
- ▪ ▪ 君道
- ▪ 卷第八
- ▪ ▪ 官人
- ▪ ▪ 劝学
- ▪ ▪ 道术
- ▪ ▪ 六术
- ▪ ▪ 道德说
- ▪ 卷第九
- ▪ ▪ 大政上
- ▪ ▪ 大政下
- ▪ ▪ 修政语上
- ▪ ▪ 修政语下
- ▪ 卷第十
- ▪ ▪ 礼容语上 礼容语下
- ▪ ▪ 胎教
- ▪ ▪ 立后义
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诸侯之君,敢自杀,不敢反,心知必葅醢耳。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天子无可以徼幸之权,无起祸召乱之业,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
割地定制,齐为若干国,赵楚为若干国,制既各有理矣,于是齐悼惠王之子孙王之分地尽而止,赵幽王、楚元王之子孙亦各以次受其祖之分地,燕、吴、淮南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于彼也,所以数偿之。故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虑莫不王。制定之后,下无背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上下欢亲,诸侯顺附,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地制一定,则帝道还明,而臣心还正,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机奇启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效顺,上使然也,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地制一定,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待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社稷长安,宗庙久尊,传之后世,不知其所穷。故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美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