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钤经
- ▪ 卷一
- ▪ ▪ 天功第一
- ▪ ▪ 地利第二
- ▪ ▪ 人用第三
- ▪ ▪ 三才应变第四
- ▪ ▪ 三才随用第五
- ▪ 卷二
- ▪ ▪ 辨将第六
- ▪ ▪ 论将第七
- ▪ ▪ 军令第九
- ▪ ▪ 船战第十
- ▪ ▪ 步战第十一
- ▪ ▪ 出将第八
- ▪ 卷三
- ▪ ▪ 先胜第十六
- ▪ ▪ 胜败第十七
- ▪ ▪ 知奸第十八
- ▪ ▪ 夺恃第十九
- ▪ ▪ 袭虚第二十
- ▪ ▪ 兵机统论第十二
- ▪ ▪ 军谋第十三
- ▪ ▪ 教战第十四
- ▪ ▪ 先谋第十五
- ▪ ▪ 任势第二十一
- ▪ ▪ 使间第二十二
- ▪ ▪ 分守第二十三
- ▪ 卷四
- ▪ ▪ 被围第二十八
- ▪ ▪ 围寇第二十九
- ▪ ▪ 防敌第三十
- ▪ ▪ 候敌第三十一
- ▪ ▪ 追敌第三十二
- ▪ ▪ 诡敌第三十三
- ▪ ▪ 困敌第三十四
- ▪ ▪ 周备第三十五
- ▪ ▪ 远近第三十六
- ▪ ▪ 十可击第二十四
- ▪ ▪ 五不可击第二十五
- ▪ ▪ 五异第二十六
- ▪ ▪ 五机第二十七
- ▪ 卷五
- ▪ ▪ 料山第四十
- ▪ ▪ 料水第四十一
- ▪ ▪ 料尘第四十二
- ▪ ▪ 料敌阵第四十三
- ▪ ▪ 料敌营第四十四
- ▪ ▪ 料用天气第四十五
- ▪ ▪ 料地第三十七
- ▪ ▪ 生地第三十八
- ▪ ▪ 死地第三十九
- ▪ ▪ 料用地形第四十六
- ▪ ▪ 逆用古法第四十七
- ▪ 卷六
- ▪ ▪ 水战第四十八
- ▪ ▪ 水利第四十九
- ▪ ▪ 筑城第五十六
- ▪ ▪ 城壕第五十七
- ▪ ▪ 防城第五十八
- ▪ ▪ 反浸第五十九
- ▪ ▪ 弩台第六十
- ▪ ▪ 水攻第五十
- ▪ ▪ 过水第五十一
- ▪ ▪ 寻水脉第五十二
- ▪ ▪ 火利第五十三
- ▪ ▪ 火攻第五十四
- ▪ ▪ 守城法第五十五
- ▪ ▪ 烽火台第六十一
- ▪ ▪ 望楼第六十二
- ▪ ▪ 马铺第六十三
- ▪ ▪ 游奕第六十四
- ▪ ▪ 守城具第六十五
- ▪ ▪ 攻城具第六十六
- ▪ ▪ 地听第六十七
- ▪ ▪ 失道第六十八
- ▪ 卷七
- ▪ ▪ 大将旗鼓第七十
- ▪ ▪ 阵将旗鼓第七十一
- ▪ ▪ 金鼓第七十二
- ▪ ▪ 旗帜第六十九
- ▪ ▪ 漏法第七十五
- ▪ ▪ 传箭第七十六
- ▪ ▪ 测影第七十七
- ▪ ▪ 蠡角第七十三
- ▪ ▪ 鼓角第七十四
- ▪ 卷八
- ▪ ▪ 校猎第八十八
- ▪ ▪ 军乐第八十九
- ▪ ▪ 军赐第九十
- ▪ ▪ 大将军员第九十一
- ▪ ▪ 阵将军员第九十二
- ▪ ▪ 队将军员第九十三
- ▪ ▪ 征马第九十四
- ▪ ▪ 牧放第九十五
- ▪ ▪ 结营统论第七十八
- ▪ ▪ 六甲第七十九
- ▪ ▪ 地势第八十
- ▪ ▪ 山势第八十一
- ▪ ▪ 四兽第八十二
- ▪ ▪ 握奇营第八十三
- ▪ ▪ 偃月营第八十四
- ▪ ▪ 教弩第八十五
- ▪ ▪ 教弓第八十六
- ▪ ▪ 教旗第八十七
- ▪ 卷九
- ▪ ▪ 四阵统论第九十六
- ▪ ▪ 飞鹗阵第九十七
- ▪ ▪ 长虹阵第九十八
- ▪ ▪ 重覆阵第九十九
- ▪ ▪ 八卦阵第一百
- ▪ ▪ 飞辕阵第一百一
- ▪ 卷十
- ▪ ▪ 相人第一百二
- ▪ ▪ 金疮统论第一百三
- ▪ ▪ 治金疮第一百四
- ▪ ▪ 疫气统论第一百五
- ▪ ▪ 治疫气第一百六
- ▪ ▪ 治皲瘃第一百七
- ▪ ▪ 禳厌第一百八
- ▪ ▪ 相马统论第一百九
- ▪ ▪ 马忌第一百一十
- ▪ ▪ 马毛利害第一百一十一
- ▪ ▪ 治马金疮药第一百一十二
- ▪ ▪ 治马杂病第一百一十三
- ▪ 卷十一
- ▪ ▪ 天时统论第一百一十四
- ▪ ▪ 出军日第一百十五
- ▪ ▪ 孤虚第一百十七
- ▪ ▪ 九胜法第一百十八
- ▪ ▪ 地兵法第一百十九
- ▪ ▪ 黄幡虎尾第一百二十
- ▪ ▪ 游门第一百二十一
- ▪ ▪ 八卦第一百二十二
- ▪ ▪ 五姓第一百二十三
- ▪ ▪ 天罡第一百二十四
- ▪ ▪ 雷公第一百二十五
- ▪ ▪ 十二将第一百二十六
- ▪ ▪ 三九第一百二十七
- ▪ 卷十二
- ▪ ▪ 六壬传课第一百二十八
- ▪ ▪ 遁甲游都第一百二十九
- ▪ ▪ 五行胜负第一百三十
- ▪ ▪ 战位第一百三十一
- ▪ ▪ 八宫第一百三十二
- ▪ 卷十三
- ▪ ▪ 占相兵临利害第一百三十三
- ▪ ▪ 占兵已交胜负第一百三十四
- ▪ ▪ 占伏兵第一百三十五
- ▪ ▪ 占疑左右近地伏兵第一百三十六
- ▪ ▪ 占偷城及掳掠第一百三十七
- ▪ ▪ 占疑有人谋己第一百三十八
- ▪ ▪ 占灾危第一百三十九
- ▪ ▪ 占野地立营止宿第一百四十
- ▪ ▪ 占渡关梁探贼第一百四十一
- ▪ 卷十四
- ▪ ▪ 占星统论第一百四十二
- ▪ ▪ 日第一百四十三
- ▪ ▪ 月第一百四十四
- ▪ ▪ 杂星第一百四十五
- ▪ ▪ 客星第一百四十六
- ▪ ▪ 妖星第一百四十七
- ▪ ▪ 流星第一百四十八
- ▪ ▪ 彗星第一百四十九
- ▪ 卷十五
- ▪ ▪ 五星统论第一百五十
- ▪ ▪ 木星第一百五十一
- ▪ ▪ 火星第一百五十二
- ▪ ▪ 金星第一百五十三
- ▪ ▪ 水星第一百五十四
- ▪ ▪ 土星第一百五十五
- ▪ 卷十六
- ▪ ▪ 降娄第一百六十三
- ▪ ▪ 大梁第一百六十四
- ▪ ▪ 实沈第一百六十五
- ▪ ▪ 鹑首第一百六十六
- ▪ ▪ 鹑火第一百六十七
- ▪ ▪ 分野统论第一百五十六
- ▪ ▪ 星纪第一百六十
- ▪ ▪ 元枵第一百六十一
- ▪ ▪ し訾第一百六十二
- ▪ ▪ 老人星第一百五十七
- ▪ ▪ 大火第一百五十八
- ▪ ▪ 析木第一百五十九
- ▪ 卷十七
- ▪ ▪ 云气统论第一百六十九
- ▪ ▪ 杂云气第一百七十
- ▪ ▪ 胜兵云气第一百七十一
- ▪ ▪ 城上云气第一百七十二
- ▪ ▪ 将军云气第一百七十三
- ▪ ▪ 伏兵云气第一百七十四
- ▪ ▪ 奸贼云气第一百七十五
- ▪ ▪ 败兵云气第一百七十六
- ▪ 卷十八
- ▪ ▪ 天第一百七十七
- ▪ ▪ 地第一百七十八
- ▪ ▪ 虹霓第一百七十九
- ▪ ▪ 雷霆第一百八十
- ▪ ▪ 战候第一百八十一
- ▪ ▪ 杂占第一百八十二
- ▪ ▪ 占风统论第一百八十三
- ▪ ▪ 五音占风第一百八十四
- ▪ ▪ 刑杀占风第一百八十五
- ▪ ▪ 十二位占风第一百八十六
- ▪ ▪ 逆风第一百八十七
- ▪ ▪ 风雨杂占第一百八十八
- ▪ ▪ 八节占风第一百八十九
- ▪ 卷十九
- ▪ ▪ 时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
- ▪ ▪ 运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一
- ▪ ▪ 杂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二
- ▪ ▪ 时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三
- ▪ ▪ 六甲占乌情第一百九十四
- ▪ 卷二十
- ▪ ▪ 誓文第一百九十五
- ▪ ▪ 祭ㄌ沙门天王文第一百九十六
- ▪ ▪ 祭风伯雨师文第一百九十七
- ▪ ▪ 祭山川神文第一百九十八
- ▪ ▪ 祭黄帝文第一百九十九
- ▪ ▪ 祭尤文第二百
- ▪ ▪ 祭八神文第二百一
- ▪ ▪ 祭当境神文第二百二
- ▪ ▪ 牙旗神第二百三
- ▪ ▪ 门旗文第二百四
- ▪ ▪ 五方旗文第二百五
- ▪ ▪ 六纛旗文第二百六
- ▪ ▪ 五兵文第二百七
- ▪ ▪ 马文第二百八
- ▪ ▪ 衅鼓文第二百九
- ▪ ▪ 回兵第二百一十
国家行师授律,生杀之柄,大将所主。将者,国之腹心,三军之司命也。可不慎於选乎?苟欲命将,预以精诚辨其可否者有四:一曰貌,二曰言语,三曰举动,四曰行事。其一曰貌。凡眉上双骨横起而隆<冂又>者,语言而不纯者,目反仰视者,方坐内多虚惊者,行而瞠乎必照后者,目睛多白而有赤焰、瞻视不端者,此六者人有其一,斯人常蕴不臣之心,不可使之也。丰下锐上,神气安详者,重德而善安众人也;目黑多白少,点睛深而神气与形相副者,机度沉厚,不可以诈动人也;目睛荧朗,五岳相照,燕颔虎颐者,心机疾速、勇而有断人也;龟背虎臆点睛深而朗彻者,为事沉毅而有谋,不可以名利诱人也;眉目瞻视详谛而神骨耸峭者,雄壮有智虑人也。是五者人有其一,可使之也。至若神气重浊,骨相不正,头薄而浅,颈大腹细,目睛昏瞢,点睛近上,视顾不正,此皆志气浅劣、智识庸鄙人也。其二曰言语。人有言肆而目骇视者,心怀异图也;言枝蔓而不径者,心有隐也;矜大人善唯恐不至者,党人也;言错综而无所归者,心躁竞也;方言而他视者,心不诚也;言卑而色下者,心有所屈也;方言频四顾者,其辞妄也;言人之短而视不定者,诬罔人也;言多以私事为忧者,顾妻子之人也;言大而理不精者,其学虚也;色悦而徐徐顺人意者,佞媚人也;矜己善而斥人不善者,崛强人也;言欲发而却缩者,含蓄人也;言无公私必及利者,贪人也;色卑而言多谄者,志下劣人也;事曲而言直,气悖而言顺,鄙而言大,事不详而强能,理矫而强正,此皆奸诈人也。是十有六者人有其一,不可使也。言大而意精至者,有识度人也;言希而出必中者,志节人也;言动而必及国家者,忠孝人也;言奋而不迂者,壮直人也;辞寡而意恳者,公正人也;言多及军吏之私者,善拊恤人也;言及阵敌喜动色者,好勇人也;言及细微而能剖析是非者,有智人也;言迂阔而卒近於理者,识深见远人也;言少而事详者,大度人也;语气和而神色相称者,善纳众人也;言徐徐而事备者,性缓而有德人也;言速而事当,性急而不暴,有识人也。是十三者人有其一,皆可使之也。其三曰举动。行有狼顾者,行与坐忽如惊恐者,非时言语而手足纷拿者,方食而不觉弃匙箸者,方坐而首偏口目辄斜动者,行而唯恐有人逐者,欲坐而频四顾如有所骇者,方言勃气上腾神色自得者,待下多卑恭而不实者,观事觉已如不知而目它视者,是十者有其一,此皆心不诚实,多蓄异图人也,不可使之也。行欲如大辂,足动而身不摇也;坐欲如山岳,形神俱定也;卧欲如覆舟,神气安详也。此皆智度深沉、大节崇德人也。是三者人有其一,可使之也。其四曰行事。有人行事先己后人者,好私人也;事繁多而用事不当者,无智人也;作事不急於用者,无益人也;作事有首无尾者,伪人也;先急而后慢者,卒众庸人也;事不求详而辄为者,粗疏人也;巧妙而无裨急用者,浮艳人也;所措舍鲁钝而不适用者,愚人也;利害章章而不能析之者,无识人也;临事而惧者,懦弱人也;进退不决者,无断人也;记一而忘二者,神昧人也;事虚而构架广大,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者,奸人也;善候人之颜色,随所欲而言者,佞人也。是十四者人有其一,不可使之也。有事简而用当者,有喜怒之事不露於色者,临大事而神气自若者,此谓神有馀人也。有微而不弃,大而不烦者;凶事不惧,美事不喜者;事有众惑而独断之者;事有众危而独安之者;事有难动而独动之者;事有难安而能安之者,此谓志有馀人也。是十者人有其一,皆可使之也。是以知貌也者,神之聚也;言语也者,神之发也;举动也者,神之用也;行事也者,神之本也。察其神,则尽其为人之道也大矣。况国之命将,可不审於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