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宫廷艳史
- ▪ 第一回 杏花村里莺鸣燕唱 布尔湖边月证山盟
- ▪ 第二回 洞房天半神仙眷 毡幕地中龙虎儿
- ▪ 第三回 三尺粉墙重温旧梦 六十处女老作新娘
- ▪ 第四回 灯前偷眼识英杰 林下逐鹿遇美人
- ▪ 第五回 割发要盟英雄气短 裂袍劝驾儿女情长
- ▪ 第六回 腰间短刀斩伏莽 枕边长舌走英雄
- ▪ 第七回 依佟氏东床妙选 救阿太西辽鏖兵
- ▪ 第八回 古埒城觉昌死难 抚顺关尼堪断头
- ▪ 第九回 脂香粉阵靡雄主 睡眼朦胧退敌兵
- ▪ 第十回 奸外母蒙格枉死 避内讧努尔求尸
- ▪ 第十一回 羡繁华观光上国 赖婚姻得罪邻邦
- ▪ 第十二回 杀亲子祸起骨肉 投明主初试经纶
- ▪ 第十三回 被底红颜迷降将 腔中热血赠知人
- ▪ 第十四回 苏子河边淹战将 萨浒山下困雄师
- ▪ 第十五回 兄逼弟当筵结恨 甥杀舅登台焚身
- ▪ 第十六回 翠华园神宗醉玉肤 慈庆宫妃子进红丸
- ▪ 第十七回 依翠偎红将军短气 娇妻雏儿天子托孤
- ▪ 第十八回 逼宫廷纳喇氏殉节 立文后皇太极钟情
- ▪ 第十九回 朱唇接处嫂为叔媒 黄旗展来臣尊帝号
- ▪ 第二十回 传疑案宸妃逝世 惊艳遇洪帅投诚
- ▪ 第二十一回 多尔衮计歼情敌 吉特后巧偿宿缘
- ▪ 第二十二回 露奸情太宗暴殂 见美色豫王调情
- ▪ 第二十三回 救爱妾三桂借兵 杀宫眷崇祯殉国
- ▪ 第二十四回 酬大勋太后下嫁 报宿恨天子重婚
- ▪ 第二十五回 悲离鸾小宛入宫 誓比翼世祖游园
- ▪ 第二十六回 入空门顺治逊国 陷情网康熙乱伦
- ▪ 第二十七回 劫民妇暗移国祚 逋国师计害储君
- ▪ 第二十八回 小二哥暂充钦差 皇四子大战侠客
- ▪ 第二十九回 甘凤池座上献技 白泰官心中访盗
- ▪ 第三十回 斗法术计收血滴子 换娇儿气死陈阁老
- ▪ 第三十一回 康熙帝挥泪废太子 汪绅士接驾失弱女
- ▪ 第三十二回 改遗诏雍正登位 好美色胤礻我丧命
- ▪ 第三十三回 红灯热酒皇子遗爱 煮豆燃萁兄弟化灰
- ▪ 第三十四回 牛鬼蛇神雍和宫 莺燕叱咤将军帐
- ▪ 第三十五回 鸟尽弓藏将军灭族 妻离子散国舅遭殃
- ▪ 第三十六回 破好事大兴文字狱 报亲仇硬拆鸾凤俦
- ▪ 第三十七回 破腹挖脑和尚造孽 褰帘入帏亲王销魂
- ▪ 第三十八回 弓鞋到处天子被刺 手帕传采郎君入彀
- ▪ 第三十九回 宝亲王私通舅嫂 乾隆帝宠爱香妃
- ▪ 第四十回 狱中回妇深夜被宠 宫里天子静昼窃听
- ▪ 第四十一回 念父母乾隆下江南 争声色雪如登龙舟
- ▪ 第四十二回 东征西讨福康安立功 依翠偎红皇太子偷香
- ▪ 第四十三回 证前盟和珅弄权 结深欢高宗宿娼
- ▪ 第四十四回 莺莺燕燕龙须纤 叶叶花花云雨楼
- ▪ 第四十五回 脱簪苦谏皇后落发 奋拳狠斗天子被擒
- ▪ 第四十六回 涿州府皇孙出现 同乐园宦女失身
- ▪ 第四十七回 莺啼燕唱江南去 匣剑帷灯刺客来
- ▪ 第四十八回 文字奇冤冢中戮尸 姊妹绝艳水底定情
- ▪ 第四十九回 红烛照处美人死 绿树荫中帝子来
- ▪ 第五十回 死宝妃高宗伤往事 游离宫嘉王窥秘像
- ▪ 第五十一回 燕瘦环肥国外选色 偷寒送暖宫内纳姬
- ▪ 第五十二回 老头子纪昀妙解 女孩儿福公祝寿
- ▪ 第五十三回 奇珍异宝和珅抄家 擎石蹋树成得献技
- ▪ 第五十四回 遇宫变煤黑子效死 献巧艺王董氏伤生
- ▪ 第五十五回 崇节俭满朝成乞丐 庆功劳一室做饿夫
- ▪ 第五十六回 弃旧怜新宫中杀眷 莺啼狮吼床上戕妃
- ▪ 第五十七回 敬事房驮妃进御 豫王府奸婢杀生
- ▪ 第五十八回 皇儿仁慈不杀禽兽 天子义侠挽救穷酸
- ▪ 第五十九回 姑谋妇皇后中毒 妾救夫烈妇偷尸
- ▪ 第六十回 创异教洪氏起义 知死期穆相辞行
- ▪ 第六十一回 昏灯哀语慈后逝世 香钩情眼荡子销魂
- ▪ 第六十二回 美人计宣娇救阿兄 烈女行文宗罢选秀
- ▪ 第六十三回 宣武门外名媛倚闾 钉鞋铺中贞妇投梭
- ▪ 第六十四回 皇恩浩荡冰花失志 侬情旖旎四春承欢
- ▪ 第六十五回 金莲贴地琼儿被宠 粉庞失色紫瑛丧生
- ▪ 第六十六回 目成心许载澂淫族姑 歌场舞榭玉喜识书生
- ▪ 第六十七回 倾心一笑杏花春解围 祝发三年陀罗春守节
- ▪ 第六十八回 金莲点点帝子销魂 珠喉呖呖阿父同调
- ▪ 第六十九回 美人落魄遭横暴 天子风流选下陈
- ▪ 第七十回 琼珠翠玉聘儿去 婉转歌吟引凤来
- ▪ 第七十一回 杀汉女胭脂狼藉 攻粤城炮火纵横
- ▪ 第七十二回 兰贵妃寄腹产载淳 咸丰帝避难走热河
- ▪ 第七十三回 泣脂啼粉梦惊三更 画栋雕梁园付一炬
- ▪ 第七十四回 防懿妃文宗草遗诏 立怡王肃顺夺国玺
- ▪ 第七十五回 除异己慈禧有急智 烛奸谋安后运独断
- ▪ 第七十六回 安得海好货取祸 郑亲王贪色遭殃
- ▪ 第七十七回 十年富贵奴凌主 一曲昆簧帝识臣
- ▪ 第七十八回 李鸿藻榻前奉诏 嘉顺后宫中绝食
- ▪ 第七十九回 争大统吴可读尸谏 露春色慈安后灭奸
- ▪ 第八十回 李莲英擅宠专权 慈安后遭妒惹祸
- ▪ 第八十一回 荣禄初入宫禁地 懿妃死偿恩情债
- ▪ 第八十二回 慈安太后为嘴丧命 峒元道士望气得意
- ▪ 第八十三回 白云观太后拈香 神仙会郁氏纳贽
- ▪ 第八十四回 花明柳暗颐和园 弹雨硝烟高丽宫
- ▪ 第八十五回 西苑内皇帝听艳歌 坤宁宫美人受掳掠
- ▪ 第八十六回 劝亲政翁师傅荐贤 兴醋波瑾珍妃被谪
- ▪ 第八十七回 幸名园太后图欢娱 坐便殿主事陈变政
- ▪ 第八十八回 三月维新孤臣走海上 半夜密议皇帝囚瀛台
- ▪ 第八十九回 寇太监殿前尽忠节 游浪子书馆惊宠遇
- ▪ 第九十回 接木移花种因孽果 剑光血痕祸起萧墙
- ▪ 第九十一回 烽火满城香埋枯井 警骑夹道驾幸西安
- ▪ 第九十二回 植蚕桑农妇辱吏 闹宫苑喇嘛驱魂
- ▪ 第九十三回 舒郁愤无聊踏春冰 忆旧恨有心掷簪珥
- ▪ 第九十四回 碧血溅衣寡君自晦 青衣入诗稚子蒙恩
- ▪ 第九十五回 开贿赂奕劻鬻爵 兴赌博小德摆庄
- ▪ 第九十六回 恨绵绵瀛台晏驾 阴惨惨广殿停尸
- ▪ 第九十七回 乱禁阙再建晶园 争封典两哭寝陵
- ▪ 第九十八回 保家声醇王忍小节 斮国脉宣统让大位
- ▪ 第九十九回 丧心病狂大辫儿复辟 衣香鬓影小皇帝完婚
- ▪ 第一百回 封闭清宫溥仪走天津 畅谈风月全书结总目
这里端王在上朝的时候,就拿义和团保清灭洋、神通广大奏闻了西太后。西太后摇摇头道:“那怕未必见得,多不过是白莲教一类邪术罢了。”端王见太后不信,又来和刚毅商量,一面招收义和团,一头托李莲英在太后面前撺掇。西太后心上很在些被他们说得活动起来。
那天津的义和拳已纷纷入京,到处设坛传教,毁教堂,杀教民。各国公使提出交涉,直隶总督荣禄,因受端王指使,一味迁延不理。各公使没奈何,只得调外兵登陆,保护自己的使馆。这消息给义和团得知,便要求端王发令,去围攻使馆。端王一时未敢作主,团众在邸外鼓噪,愈聚愈多。恰巧日本领事馆书记官杉山彬木和德国公使克林德氏两人乘车经过,团众瞥见杉山彬木,刘声大呼杀日本人,报甲午战败之仇。这时人多口杂,不由分说,拳足刀剑齐用,将杉山彬木砍死在车中了。德公使见此情状,正待回身逃走,团众又连呼快杀洋人,把德国公使克林德也杀死了,才一哄散去。端王见事已闹大,恐西太后见罪,便私下和刚毅、徐桐、赵舒翘等秘密商议,捏造了一张公使团的警告书,令太后归政,废去大阿哥,即日请光绪皇上临朝。他们计议妥当,便来见西太后。
其时,因团众杀了德使和日本书记官,荣禄听得,慌忙奏知太后,说端王怂恿邪教羽翼杀死公使,将来必酿成大交涉。西太后听了,深责端王妄为。方待宣召问话,端王恰来进见,并将伪警告书呈上。西太后读了,正触自己的忌讳,不觉勃然大怒道:“他们敢干预咱们内政么?咱归政与否,和外人有什么相干!他们既这样放肆,咱非把他们赶出去不行。”端王忙奏道:“奴才已飞电征调董福祥的甘勇进京,谅早晚可到,那时一鼓而下,将使馆围住,一齐驱逐他们出京就是了。”西太后听说,只略略点点头。荣禄在旁,知西太后方盛怒的时候,不敢阻拦。但朝里满汉大臣听得围攻使馆驱逐外人,都晓得不是好事,于是汉臣徐用仪、许景澄,满人联元、立山等一齐入谏。西太后还余怒未息,便厉声说道:“你们只知袒护着外人,可知道他们欺本朝太甚吗?”徐用仪等欲待分辩,西太后喝令将徐用仪等交刑部议处。端王乘机奏道:“徐许诸人曾私通外人,证据确实,若不预给他们一个儆戒,难保无后继之人。这种汉奸万不可容留,求太后圣裁。”西太后称是,即命端王任了监斩,将徐、许等一干人绑赴西市处斩。一时满朝文武皆噤如寒蝉,谁敢开半句口,自取罪戾呢。
自从徐用仪等处斩后,朝中斥汉奸之声差不多天天有得听见。稍涉一些嫌疑,即被指为通洋人的汉奸,立刻处斩。还有那不信邪教的官员,都给端王奏闻治罪。义和团的党羽在京建了高坛,声言召神。文武大臣须每天赴坛前叩头,如其有不依从的,无论满汉大臣,一概处私通外人的罪名。这个当儿,汉臣已杀戮革职去了大半,所余的寥寥无几了。旧臣如王文韶也几乎不免。在大杀汉奸的时候,载澜上疏时附片里说:“王文韶也是汉奸,应当斩草除根。”其时,荣禄与王文韶同在军机处办事。历朝的旧章,满汉军机大臣同是大学士,那朝臣的奏疏例须满臣先看过了,才递给汉人。当时,荣禄看了载澜的奏事,再瞧了瞧附片,便往袖管里一塞,他装着没有这事一般,仍看别的奏疏。王文韶也渐渐瞧到载澜的奏疏,回头问荣禄道:“澜公有张附片,掉到哪里去了?”荣禄含糊应道:“只怕失去了吧。”王文韶见说,也只得点头而已。两人看毕奏章,同去见西太后,把所看的各处奏疏一一奏闻了。荣禄便从袖管中取出那张附片,呈给西太后,道:“载澜不是胡说么!”西太后接了附片看了一遍,勃然变色道:“你可以保得定他吗?”荣禄顿首奏道:“奴才愿以百口保他。”西太后厉声说道:“那么将此人交给你,如有变端,唯你是问。”荣禄忙叩了头,谢安退出。王文韶这时虽也跪在一旁,但他因为耳朵重听,所以始终不曾听见。这且不提。
再讲义和团,此时联合甘勇,攻打了使馆,各国纷纷调了军舰,直扑天津而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却说西太后自幽囚德宗之后,自己便第三次垂帘,再握朝政;一班掌权的大臣,如荣禄、刚毅、赵舒翘等,没有一个不是亲信之人。旧臣里除了王文韶之外,多革职的革职,遣戍的遣戍;王文韶因和荣禄最要好,所以能保持着地位。但西太后于内政虽一手把持,对于外事不免有鞭长莫及之叹了。其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又在日本设立什么保皇会,宗旨是保护德宗,驱逐西太后,附和的人一时很觉不少。这消息传来,西太后十分不安,当时召集军机大臣议善全的办法。西太后的意思,以为康梁虽远在海外,恐终久为患,必得一个消弭的良策,方能高枕无忧。可是,众人踌躇了半天,却筹不出善策来。这时,刚毅要讨西太后的好,便密奏道:“奴才的愚见,那康梁在海外招摇,无非借着保皇的目标罢了。要铲除他们假借的名目,唯有从立储入手,再慢慢地设法正位;斩草除根,他们没有头儿,自然易解了。”这几句话倒把西太后提醒。于是赶紧办立储的手续。那些近支亲王、贝勒、贝子听了立储的消息,谁不想尝禁脔呢?尤其是和德宗同辈的亲王,都想把自己的儿子入继,将来一登大宝,至少也失不了摄政王的名分。因此,大家在暗中竞争异常地剧烈。其中惟端王载漪的儿子溥俊希望最大。醇王载澧、贝勒载澜,也在那里钻谋,但最后的结果,却被端王占了优胜。这样一来,便引起下面的纠纷来了。总而言之,是满清气数垂尽的表现啊!不过,端王的儿子溥俊被立为储君的经过也有一段因果在里面。原来端王的福晋生得月貌花容,很是楚楚可人;西太后也不时地召入去,和格格们一起值班。那福晋又善体人意,所以极得太后的欢心。溥俊因他母亲入值的原故,也得出入宫禁了。然溥俊的为人很是愚笨,对于读书两字,视做七世冤家一样;而于街巷俚曲却很是用心,而且一学便会,不论徽调、秦腔、昆曲,都能胡乱唱几句。西太后所喜欢的是听戏,空闲时叫溥俊唱两声,倒不见十分讨厌,于是常常得溥俊留在宫中。
此次立储,诸大臣当然共保溥俊,西太后也正合心意:因西太后志在政权,她知道溥俊愚憨,易入自己的掌握;假使立了个聪明干练的人,一旦政权在握,怕不演出第二次政变来吗?故此决意立了溥俊,那是西太后的盘算啊!当下,西太后命召端王载漪到颐和园议事,把溥俊承嗣穆宗、入继大统的谕旨给端王看过了。端王满口应许,并择定吉日,送溥俊进宫,立为大阿哥。西太后把第一步办妥,便待实行第二步了。
以立储的名目,谕知内外臣工,准备废去德宗,再立溥俊为皇帝;期定明年新正,一面通电各省疆吏。一般旧臣,如王梦楼、孙毓文等上疏力争;疆臣如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纷纷上章谏阻,说皇上未曾失德,不可轻易废立。还有英法日俄各国,得了废立的消息,深恐中国因内政闹出事来,也提出警告。西太后见大势如此,只得和诸大臣商议,储君既已成立,于废立一事,俟外界空气和缓时再议不迟。但这样的一阻碍,朝里谁也不敢提废立的事了。这样便把个端王载漪直气得咆哮如雷,倘溥俊做了皇帝,自己就是太上皇了;如今到手的荣华,眼见得成了泡影,这如何不气呢?况廷臣疆吏的阻谏,都可以用专制手段强迫,不怕他们不承认;独有外人的借名干涉,却是无法奈何他们了。所以端王的愤怒外人,无异切骨之仇,常常乘机报复,要想设法把外人尽行驱逐出去。私下和载澜、刚毅一班人密议,筹那对付外人的计划。语云: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端王既有了仇外之心,自有那拒杀洋人的义和拳乘时而起,不是天数吗?这且不在话下。
再讲到那义和拳的起点本在山东地方,其中的首领原是八卦教的张鸾。八卦教自经清兵剿灭后,多年不敢出头。甲午之役,清廷割地求和,民间很有几个义愤不平的人,纷纷议论说清廷懦弱,受外夷的欺凌,长此下去,中国势必至豆剖瓜分不已。张鸾见民气激昂,便和他女婿李来忠、女儿张秀英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到处传教,招揽人民入教。张鸾也会些左道旁门,替人用符咒治病,很有些小验,因而一班愚夫愚妇信以为真,都纷纷入教。这时山东的巡抚毓贤,恰巧他的爱妾生产不下,请医生用药,好似石沉大海,毫不见效。毓贤急得没了主意,便有人举荐张鸾。毓贤听了,不问他灵不灵,立时召见张鸾到抚署里,把符咒来诊治。张鸾就做了一套鬼戏,念了几句神咒,胎儿果然下地,母子俱不曾损害。毓贤大喜,叫用自己的大轿送张鸾回去。过了几天,毓贤命人赏三千块钱去谢那张鸾。张鸾却分文不受,只要求毓贤出一张保护的告示。毓贤也不踌躇,即令出示,晓谕本省的官府,谓义和拳是一种义民,志在扶清灭洋,地方官员须一体保护。巡抚既这般怂恿,那些州县下层益发不敢得罪他们了。于是张鸾在山东地方得任意作为,又不受官厅的禁阻,崇信的人民越多,势力渐渐地扩大起来。
张鸾的女儿秀英,便自称黄莲圣母,招了一队妇女,各人穿着红衣红裤,手里拿了一盏红灯,出游四处。又倡言道:洋人的枪炮虽厉害,只要把红灯一照,他们自为炸裂的。于是,“红灯照”的名目传遍了山东全区。张鸾和他女婿李来忠还造出一种灵符来,令人佩带在身上,临阵时刀枪水火都不能伤。这般的狂言号召,不到半年,党羽已有八九千人了。外人在山东设立的教堂一齐被他们焚毁,还杀了十几个教士。当时的外人在中国的势力远不如今日,他们吃了义和拳的亏,惟向督抚交涉,毓贤便敷衍几句,外人也忍气吞声地罢了。义和拳的威势便日振一日,外人着实有点惧怕,一听义和拳三字,早吓得魂胆俱碎了。后来毓贤调任,袁世凯来做山东抚台,其时的义和拳差不多闹得到处皆是了。袁世凯见他们这样地混乱,道不是好现象,就传了总镇,把义和拳痛剿一番,直打得落花流水,张鸾也死在乱军之中,所逃出的是李来忠和他的妻子张秀英,并一班杀不尽的余党。
然义和拳形势已成,各省都有党羽,他们因山东不能立脚,跑到天津来了。直隶总督裕禄见义和拳张着灭洋旗帜,很是敬重他们,还请李来忠到督署里,和神佛般供养着。因而义和拳的势力在天津更是扩大了。那时,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后,所练的神虎营兵马本归端王统带,端王为愤恨外人干预内政,想报这口怨气,天天把神虎营操练着。可巧刚毅南下返京经过天津时,裕禄将义和拳的情形细细地讲了一遍,说他们兴清室、灭洋人,这是清朝的洪福,不该被外夷吞并,所以天降异人来扶助,若能令太后信任,大事成功,清室中兴,那功绩可就大了。刚毅和裕禄原系姑表亲,现被裕禄把言语打动,早已深信不疑,便应许随时保荐义和拳。等刚毅回京时,端王恰和他商议编练神虎营,要待改为两镇。刚毅乘间问道:“那神虎营的兵马还是从前曾左的旧制,若那时征剿发逆,似乎有些力量,倘要和洋人开仗,就变没用的了。你不记得甲午的一战么?洋人的枪炮真不知多么厉害哩?”端王听了,如兜头浇了一勺冷水,半晌才说道:“那么,我们永受洋人的欺凌,简直没有报复的时日了?”说着,便深深叹了一口气。刚毅接着说道:“且不要灰心。古语说得好,一物一制,洋人的枪炮果然狠了,却还有能制服枪炮的呢。”端王说道:“你看满朝臣工哪一个能敌得住枪炮?就是全中国也不见得有这样的人吧!”刚毅笑道:“这话太一笔抹杀了。当初发军起事,何等厉害,真是所向无敌,末了却给曾左诸人杀得东败西窜。出一种人,自有一种人去克制他,这也是本朝的洪福啊!”端王见刚毅话里有因,忙很诚恳地说道:“俺老住在京里,外面的事丝毫也不知道。你方从外省回来,或者晓得有能制服枪炮的人。你如举荐出来,俺当即奏闻太后,立时把那人重用就是了。”刚毅说道:“王爷既这般真诚,现放着义和拳的人马,何妨召他们来用一下呢?”因把裕禄招留的义和拳怎样地厉害,裕禄亲自试验过,的确枪炮不务,便将他们的名称改为义和团,细细讲了。听得端王哈哈狂笑起来,道:“天下有这样的神兵,真是天助我大清了。”当时,即令刚毅飞马出去,着裕禄知照义和团,连夜进京听候调遣。刚毅见说,正中下怀,立即去通知裕禄于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