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宫廷艳史
- ▪ 第三十二回 改遗诏雍正登位 好美色胤礻我丧命
- ▪ 第三十三回 红灯热酒皇子遗爱 煮豆燃萁兄弟化灰
- ▪ 第三十四回 牛鬼蛇神雍和宫 莺燕叱咤将军帐
- ▪ 第三十五回 鸟尽弓藏将军灭族 妻离子散国舅遭殃
- ▪ 第三十六回 破好事大兴文字狱 报亲仇硬拆鸾凤俦
- ▪ 第三十七回 破腹挖脑和尚造孽 褰帘入帏亲王销魂
- ▪ 第一回 杏花村里莺鸣燕唱 布尔湖边月证山盟
- ▪ 第二回 洞房天半神仙眷 毡幕地中龙虎儿
- ▪ 第三回 三尺粉墙重温旧梦 六十处女老作新娘
- ▪ 第四回 灯前偷眼识英杰 林下逐鹿遇美人
- ▪ 第五回 割发要盟英雄气短 裂袍劝驾儿女情长
- ▪ 第六回 腰间短刀斩伏莽 枕边长舌走英雄
- ▪ 第三十八回 弓鞋到处天子被刺 手帕传采郎君入彀
- ▪ 第三十九回 宝亲王私通舅嫂 乾隆帝宠爱香妃
- ▪ 第四十回 狱中回妇深夜被宠 宫里天子静昼窃听
- ▪ 第四十一回 念父母乾隆下江南 争声色雪如登龙舟
- ▪ 第四十二回 东征西讨福康安立功 依翠偎红皇太子偷香
- ▪ 第四十三回 证前盟和珅弄权 结深欢高宗宿娼
- ▪ 第七回 依佟氏东床妙选 救阿太西辽鏖兵
- ▪ 第八回 古埒城觉昌死难 抚顺关尼堪断头
- ▪ 第九回 脂香粉阵靡雄主 睡眼朦胧退敌兵
- ▪ 第十回 奸外母蒙格枉死 避内讧努尔求尸
- ▪ 第十一回 羡繁华观光上国 赖婚姻得罪邻邦
- ▪ 第十二回 杀亲子祸起骨肉 投明主初试经纶
- ▪ 第四十四回 莺莺燕燕龙须纤 叶叶花花云雨楼
- ▪ 第四十五回 脱簪苦谏皇后落发 奋拳狠斗天子被擒
- ▪ 第四十六回 涿州府皇孙出现 同乐园宦女失身
- ▪ 第四十七回 莺啼燕唱江南去 匣剑帷灯刺客来
- ▪ 第四十八回 文字奇冤冢中戮尸 姊妹绝艳水底定情
- ▪ 第四十九回 红烛照处美人死 绿树荫中帝子来
- ▪ 第十三回 被底红颜迷降将 腔中热血赠知人
- ▪ 第十四回 苏子河边淹战将 萨浒山下困雄师
- ▪ 第十五回 兄逼弟当筵结恨 甥杀舅登台焚身
- ▪ 第十六回 翠华园神宗醉玉肤 慈庆宫妃子进红丸
- ▪ 第十七回 依翠偎红将军短气 娇妻雏儿天子托孤
- ▪ 第十八回 逼宫廷纳喇氏殉节 立文后皇太极钟情
- ▪ 第五十回 死宝妃高宗伤往事 游离宫嘉王窥秘像
- ▪ 第五十一回 燕瘦环肥国外选色 偷寒送暖宫内纳姬
- ▪ 第五十二回 老头子纪昀妙解 女孩儿福公祝寿
- ▪ 第五十三回 奇珍异宝和珅抄家 擎石蹋树成得献技
- ▪ 第五十四回 遇宫变煤黑子效死 献巧艺王董氏伤生
- ▪ 第五十五回 崇节俭满朝成乞丐 庆功劳一室做饿夫
- ▪ 第十九回 朱唇接处嫂为叔媒 黄旗展来臣尊帝号
- ▪ 第二十回 传疑案宸妃逝世 惊艳遇洪帅投诚
- ▪ 第二十一回 多尔衮计歼情敌 吉特后巧偿宿缘
- ▪ 第二十二回 露奸情太宗暴殂 见美色豫王调情
- ▪ 第二十三回 救爱妾三桂借兵 杀宫眷崇祯殉国
- ▪ 第二十四回 酬大勋太后下嫁 报宿恨天子重婚
- ▪ 第五十六回 弃旧怜新宫中杀眷 莺啼狮吼床上戕妃
- ▪ 第二十五回 悲离鸾小宛入宫 誓比翼世祖游园
- ▪ 第二十六回 入空门顺治逊国 陷情网康熙乱伦
- ▪ 第二十七回 劫民妇暗移国祚 逋国师计害储君
- ▪ 第二十八回 小二哥暂充钦差 皇四子大战侠客
- ▪ 第二十九回 甘凤池座上献技 白泰官心中访盗
- ▪ 第三十回 斗法术计收血滴子 换娇儿气死陈阁老
- ▪ 第五十七回 敬事房驮妃进御 豫王府奸婢杀生
- ▪ 第五十八回 皇儿仁慈不杀禽兽 天子义侠挽救穷酸
- ▪ 第五十九回 姑谋妇皇后中毒 妾救夫烈妇偷尸
- ▪ 第六十回 创异教洪氏起义 知死期穆相辞行
- ▪ 第六十一回 昏灯哀语慈后逝世 香钩情眼荡子销魂
- ▪ 第六十二回 美人计宣娇救阿兄 烈女行文宗罢选秀
- ▪ 第六十三回 宣武门外名媛倚闾 钉鞋铺中贞妇投梭
- ▪ 第六十四回 皇恩浩荡冰花失志 侬情旖旎四春承欢
- ▪ 第六十五回 金莲贴地琼儿被宠 粉庞失色紫瑛丧生
- ▪ 第六十六回 目成心许载澂淫族姑 歌场舞榭玉喜识书生
- ▪ 第六十七回 倾心一笑杏花春解围 祝发三年陀罗春守节
- ▪ 第六十八回 金莲点点帝子销魂 珠喉呖呖阿父同调
- ▪ 第六十九回 美人落魄遭横暴 天子风流选下陈
- ▪ 第七十回 琼珠翠玉聘儿去 婉转歌吟引凤来
- ▪ 第七十一回 杀汉女胭脂狼藉 攻粤城炮火纵横
- ▪ 第七十二回 兰贵妃寄腹产载淳 咸丰帝避难走热河
- ▪ 第七十三回 泣脂啼粉梦惊三更 画栋雕梁园付一炬
- ▪ 第七十四回 防懿妃文宗草遗诏 立怡王肃顺夺国玺
- ▪ 第七十五回 除异己慈禧有急智 烛奸谋安后运独断
- ▪ 第七十六回 安得海好货取祸 郑亲王贪色遭殃
- ▪ 第七十七回 十年富贵奴凌主 一曲昆簧帝识臣
- ▪ 第七十八回 李鸿藻榻前奉诏 嘉顺后宫中绝食
- ▪ 第七十九回 争大统吴可读尸谏 露春色慈安后灭奸
- ▪ 第八十回 李莲英擅宠专权 慈安后遭妒惹祸
- ▪ 第八十一回 荣禄初入宫禁地 懿妃死偿恩情债
- ▪ 第八十二回 慈安太后为嘴丧命 峒元道士望气得意
- ▪ 第八十三回 白云观太后拈香 神仙会郁氏纳贽
- ▪ 第八十四回 花明柳暗颐和园 弹雨硝烟高丽宫
- ▪ 第八十五回 西苑内皇帝听艳歌 坤宁宫美人受掳掠
- ▪ 第八十六回 劝亲政翁师傅荐贤 兴醋波瑾珍妃被谪
- ▪ 第八十七回 幸名园太后图欢娱 坐便殿主事陈变政
- ▪ 第八十八回 三月维新孤臣走海上 半夜密议皇帝囚瀛台
- ▪ 第八十九回 寇太监殿前尽忠节 游浪子书馆惊宠遇
- ▪ 第九十回 接木移花种因孽果 剑光血痕祸起萧墙
- ▪ 第九十一回 烽火满城香埋枯井 警骑夹道驾幸西安
- ▪ 第九十二回 植蚕桑农妇辱吏 闹宫苑喇嘛驱魂
- ▪ 第九十三回 舒郁愤无聊踏春冰 忆旧恨有心掷簪珥
- ▪ 第九十四回 碧血溅衣寡君自晦 青衣入诗稚子蒙恩
- ▪ 第九十五回 开贿赂奕劻鬻爵 兴赌博小德摆庄
- ▪ 第九十六回 恨绵绵瀛台晏驾 阴惨惨广殿停尸
- ▪ 第九十七回 乱禁阙再建晶园 争封典两哭寝陵
- ▪ 第九十八回 保家声醇王忍小节 斮国脉宣统让大位
- ▪ 第九十九回 丧心病狂大辫儿复辟 衣香鬓影小皇帝完婚
- ▪ 第一百回 封闭清宫溥仪走天津 畅谈风月全书结总目
- ▪ 第三十一回 康熙帝挥泪废太子 汪绅士接驾失弱女
却说光宗皇帝,自从服了李可灼的红丸,到第二天一命归了天,宫里便顿时慌乱起来。李可灼进了红丸药死了皇帝,非但没有罪名,那方从哲反推说皇帝的遗旨,赏李可灼银两。外面有人疑心是郑贵妃的指使,便有礼部尚书孙慎行、御史王安舜、给事中惠世扬上奏章,说方从哲有弑逆的罪名。这时熹宗皇帝即了位,知道国事已糟到十分,不愿追究家事。但是,明朝自从杨镐兵败、张宰相去世以后,神宗皇帝二十多年不问朝政,光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即逝世,这里边再加上太监弄权、大臣贪赃、开矿加税的事体,闹得天怒人怨;又是什么东林党、宣昆党,闹得昏天黑地。宫里又闹什么梃击、红丸的案件,全国的君臣和老百姓终日在惨雾愁云里,还有什么工夫去管那关外的满洲人。
那满洲的英明皇帝,却趁机会得步进步。他一方面勤修内政,一方面结好蒙古,一方面却悄悄地买马招兵。先锋队已到沈阳一带,先攻取了沈阳东面的懿路、蒲河两座城池。这军情报到明朝京里,那神宗皇帝正在宫里游玩,得了这个消息,便忙得手足无措,立刻升殿,召集了大小臣子,商议御敌之策。当时便有人保举江夏人熊廷弼“熟悉边情,才堪大用”。神宗皇帝听了,便接二连三的圣旨下去把熊廷弼召进京来,给他挂上辽东经略使的印绶,又赐尚方宝剑一口,准他先斩后奏。神宗皇帝打发熊廷弼去了以后,便又躲在宫里不问外事了。他在二十六年里面,只有这一回接见大臣。
那熊经略奉了皇上的旨意,带领十八万大兵杀奔关外来。谁知他才出得山海关,探子报来:那铁岭又失守了。熊经略便催促兵士昼夜兼程而进。到了沈阳地方,看看那沿路逃难的军民,实在狼狈得可怜;又看那驻扎的兵队,实在腐败得不成个样子。便赫然大怒,促住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三个逃将,绑在院子里,审问明白,砍下脑袋来,送到各营去示众。那班军士们看了,个个害怕,人人听令。熊经略一面训练兵士,一面督造战车火炮,掘壕修城,把十八万精兵分扎在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几个紧要隘口上。这时打听得满洲兵队已到了奉集堡,只离沈阳四五十里路。熊经略忙带领大兵,乘雪夜赶到沈阳,一面安抚百姓,一面又进守抚顺,和满洲兵对垒。那英明皇帝打听得熊廷弼是中原第一条好汉,也便不敢进去,传令退守兴京去了。
这里熊经略正要整队进兵,忽然北京接连来了几道上谕,把熊廷弼革了职,又派袁应泰接任辽东经略使。熊经略接了圣旨,不得不交卸了兵权,垂头丧气地回去。到得京里才知道,朝廷大捉东林党人,因为熊廷弼也和东林党人通声气,所以也把他革了职。这时神宗皇帝已死,朝廷里正乱得不可开交。熊经略也只得叹了一口气,回老家种地去了。这里袁应泰接了经略的任,消息传到英明皇帝耳朵里,便拍手大笑道:“我独怕那个熊蛮子,如今他去了。这个袁蛮子却是一个文官,懂得什么兵法!”便又点起大兵,进驻奉集堡。明朝的守将李秉诚出城应敌,英明皇帝分左翼四旗兵去和他厮杀,却分右翼四旗兵去攻打黄山。四贝勒独领一支精兵杀向武靖营去,英明皇帝亲统八旗大军进围沈阳,一面约蒙古兵在西北角上夹攻,打了十三天,便把沈阳城打破,急进兵至辽阳。那时,经略袁应泰统领大兵在辽阳驻扎,一听得沈阳失守的消息,便吓得魂不附体,忙召集大小将领商量守城之策。巡按史张铨献计,快快决太子河的水灌入城壕,沿壕排列枪炮,小心把守;另派守道何廷魁,带领五千人马,在城外东北角上驻扎,成为犄角之势,那东北角上有一座马鞍山,是进辽阳城的咽喉,何廷魁一贯有名的武将,袁应泰所以派他去当这个要隘。
说起这位何将军,虽十分有英雄气,却又很有儿女情,他有两位如夫人,是他心上的人儿。那两位如夫人原也长得标致,一个能操琴,一个能作画,日夜伴着何将军,寸步不离的。这两位如夫人又各生得一女,那面庞儿和她母亲长得一模一样,何将军看了,又是十分宠爱。如今听得要调他去把守马鞍山,叫他如何丢得下这四个宝贝?嘴里虽答应着,脸上早露出不快活的神色来,袁应泰深知道他的心病,便许他把家眷随带在营里,这一来,把个何廷魁感激得五体投地,便说了一句:“末将以死报国!”立刻出城去了。
那边英明皇帝打听明白,便带着炮车,渡过太子河,在东山上结一个大营,和东门的明兵炮火交攻。明兵渐渐有些不支。英明皇帝亲统八千步兵去攻打小西门,一面又约蒙古兵去当东门;又打发大贝勒带领左翼四旗,直取马鞍山的明兵。那何将军带兵在马鞍山驻扎,原要在山下扎营,又怕两位如夫人受了惊慌,便搬到山顶上一座娘娘庙中去住下来,却派一二百名兵士在山下做探子,谁知那大贝勒在深夜时候踏雪进兵,这三百名探子兵在睡梦中,被他们打得一个不留。待到山顶上何将军知道,要冲杀下去,早已被满洲兵围得铁桶相似,休想下得山来,眼看着满洲大队人马在山下走过,却不曾拦得一个。到第三天上,忽见辽阳城中火光烛天,何将军知道大势已去,这时也顾不得他的家眷,催逼人马,冲杀下山去;却被大贝勒的兵,杀死的杀死,活捉的活捉,休想逃得一个。何将军也被他们捉住了,便破口大骂,又被满洲兵斩成肉泥。山上的两位如夫人,听说丈夫已死,便各个抱着她的女儿,向庙后井中一跳。后人感动她们的烈性,便把这座庙改称双烈妇庙,供着两位如夫人的神主,此是后话。
却说当时满洲兵打进辽阳城的小西门,放起一把火,城内大乱。袁应泰知事不可救,便跑上城楼去,意欲跳下城去尽忠,后面巡按史张铨却上来扯住了。袁应泰淌着眼泪对张铨说道:“我受了皇上的恩典,不能保守城池,原当以身殉国。但将军有关外之寄,我死后还望将军收集残兵,为退守河西之计。”袁经略说罢,急拔下佩刀来,自刎而死,张铨捧着尸首哭了一阵,正要走下楼去,那满洲兵已蜂拥似地上来,将他们捉住,推到大营里去。见了英明皇帝,顿足大骂。四贝勒听了大怒,一刀砍下头来。这时辽河以东七十多城池都投降了满洲,英明皇帝便把京师搬到辽阳城中来。
辽阳城失守的消息报到北京城里,把个熹宗皇帝急得捶胸顿足。第二天临朝,便商议抵敌满兵的计策。当时大臣刘一燝出班,奏请皇上仍起用熊廷弼,又荐王化臣巡抚辽东。皇帝一一依他奏章,立刻派人到乡间去,把熊廷弼拉进京来。熹宗皇帝在偏殿赐宴,封他做辽东经略使,给他统领二十万大兵;又向山东登州、莱州地方调动海军,归他节制。大军出发的时候,皇帝亲送出城,赏一件麒麟战袍,彩币四箱;又在城外设宴,命满朝文武大臣陪他饯行。熊经略打发王化臣带领大兵先出关去,自己却带了四千名亲兵,慢慢地向辽东进发,沿路察看地势,抚问民情。到了广宁,便住在经略衙门里。第二天,王化臣来见。熊经略问起兵队的事,王化臣回称:已把大军分成六营,沿辽河西岸把守着。熊经略听了大不高兴,说:“辽河狭窄难守,堡小难容大兵,今日情形,只须牢守广宁。如今驻兵河上,分便无力;倘然敌兵以轻骑偷渡,专打一营,力必不敌。一营败,那六营都败,便是广宁,也守不住了。”熊经略再三开导,无奈王化臣生性倔强,依旧把守辽河去。这里只留经略使的亲兵四千人,把守广宁城。熊经略看看王化臣不听号令,他是一位巡抚官,又不好轻易得罪他,只得写了一本奏章,送回北京去。
谁知满州英明皇帝用兵神速,他统领八旗大军渡过辽河来,攻打镇武、西平、闾阳、镇宁一路的明兵,却十分勇猛。打一处,得一处;攻一城,破一城,王化臣在闾阳地主大败。这战报传到广宁,熊经略十分惊慌,急急带了兵队从锦州赶到大凌河去。在山僻小路上遇到王化臣,赤脚蓬头,只跟得两个差役。他见了熊经略,不禁嚎啕大哭起来。熊经略叹了一口气,说道:“早不听我的话,致有今日之败!如今大势已去,我两人只有拼命而已!”正说话时,忽听得前面金鼓大震,一彪军杀出,正是大贝勒代善带领他一万铁骑兵直冲过来。一阵混杀,早把四千个明兵杀得落花流水一般。熊经略和王巡抚夹在难民里面逃进关来。这时英明皇帝早已攻破了广宁城。北京城里,接连着败阵失城的战报,吓得全朝文武俱上都面无人色。熹宗皇帝勃然大怒,下旨捉住熊、王两人,押进西城去斩首,把他们的脑袋送到边地上去号令。满清英明皇帝既得了广宁各地,便又把京城搬到沈阳来驻扎。把东路兵马聚集在沈阳地方,兵有十万人。一面请贝勒、大臣商议进攻山海关之计;一面再派精明的探子,前去探听明朝的消息。
这时,明朝已改任王在晋为辽东经略使,在山海关外八里铺地方造一座新城,设下关隘,小心把守。这时忽然有一大汉,独自骑着一匹马闯出城来,嘴里大声说道:“只求皇上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人便足以对付十万满兵。”那把城兵士听得了,立刻送他去见王在晋。问起辽东的事体,他便滔滔不绝地说个透彻。王经略大喜,一面把他留在城中,一面上奏皇帝。原来这大汉名叫袁崇焕,在熊经略任上也曾做过武官,后来明兵大败,他便流落在关外,到处察看地势,访问风俗,因此结识了许多关外的屯民和关内的败兵。后来圣旨下来,任袁崇焕为关外监军,发国库银二十万两,着他招募散兵。这时兵部尚书孙承宗也十分信任袁崇焕,常常在熹宗皇帝面前替他说话。
后来王在晋告退,袁崇焕便做了辽东经略使。袁经略主张水陆并重,陆路守宁远城,水路守觉华岛。袁崇焕在宁远地方,造高大的城池,激励将士与城共存亡。到天启六年正月,英明皇帝亲统大兵十三万去攻宁远。袁经略听说满洲兵到,便把葡萄牙国的大炮排列在城上,又调善放火箭的福建兵把守城头;并亲自登城督战,吃喝睡息都在城楼上,和兵士一样。那兵士们个个感激,都肯为袁崇焕拼命。袁崇焕在城上,和他的翻译官谈论诗文,忽然在外金鼓大震,袁经略笑说道:“敌兵来了!”忙把大炮架起,又从城堞上推出一只一只木柜,柜里面躲着火箭兵。看看满洲兵已到外城,这是袁经略的计策,把敌兵诱进外城,一声炮响,那外城门紧紧关住,满洲兵好似围在铁桶里,城头上炮火齐发,只听得一片哭声,打死了满洲兵无数。过了一会,轰的一声地雷大发,只见空中抛起许多满洲兵,都是焦头烂脑,断手折腿的。这时,那满洲英明皇帝也被困在内城,被地雷打倒在地;亏得他身旁有一个小兵抢得快,把英明皇帝抱起。接着又是第二个地雷爆炸,正在英明皇帝倒下的地方,那小兵跑得快。已经被城墙上一块砖头落下来,打在英明皇帝的脑壳上,一下就晕过去了。
这时满洲兵马大乱,各人自投生路。大贝勒在尘土中爬起来,找到了他父亲,忙扶上马。幸而这时东面城根被地雷震坍了一个缺口,大贝勒保着他父亲,从缺口里逃出来。在路上遇见四贝勒,带兵接应。这时英明皇帝已清醒过来,觉得浑身疼痛,知道自己内伤甚重,便吩咐大贝勒从速退兵,守住广宁要紧。自己却坐着船,沿太子河下去,到清河地方,在温泉里洗了一个澡。看看伤势一天重似一天,英明皇帝睡在床上,几回晕绝过去。他昏昏沉沉的时候,心中便记念着他最心爱的继大妃乌拉纳喇氏,和纳喇氏生的十四王子多尔衮,便打发人星夜到沈阳去,召他母子到来;一面又到营中去,把大贝勒代善唤来。大贝勒听说父皇传召,忙把兵权交给四贝勒,匆匆赶到离沈阳城四十里叆鸡堡地方来。纳喇氏先到,见皇帝病势危在旦夕,不由得坐在榻前悲悲切切地哭泣起来。第二天,大贝勒也到了。英明皇帝偶然清醒过来,一手拉着纳喇氏,一手拉着代善,嘱咐了许多身后的话,说道:“纳喇氏是我最爱的妃子,我死以后,你须如母亲一样看待她。”当时大贝勒听了父亲的话,便对纳喇氏跪了下去,磕了三个头,嘴里唤着“母亲”,说道:“母亲放心,孩儿一辈子孝顺便了。”英明皇帝在枕上看了,便点着头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孩子!”。停了一会,又说道:“讲到立太子的事体,我心里很喜欢十四王子多尔衮,可惜他年纪还小,懂不得什么。你是大哥哥,又是我的孝顺儿子,我死以后,你做个摄政王,守候你的弟弟年纪大了,便保护他登了皇位。这是我肚子里的第一件心事,如今趁没人在跟着的时候,俺爷儿两个说定了,免得日后争执。”说道,便拉过多尔衮的手来,放在大贝勒手心里,大贝勒一时感动了骨肉的情分,便把弟弟揽在怀里,紧紧地搂住。英明皇帝看了,微微一笑,便把双脚一登,眼一翻,死过去了。纳喇氏倒在丈夫身上嚎啕大哭。那代善和多尔衮弟兄两人,也拉着手对哭。
正凄惶的时候,急见四贝勒慌慌张张地进来。父皇死了,他也不哭泣,还连连追问:“父皇可曾吩咐立谁为太子?”大贝勒见他气色不善,知道一时不能直说,便含糊说道:“父皇才死,我们诸事再从长计较。”四贝勒听了,冷冷地说道:“有什么从长计较?父皇身后,立太子是第一件紧要事体,大哥请在里面料理父皇的丧事,俺如今手中有的是兵权,可以做得主,便是那阿敏、莽古尔泰两位哥哥,俺也和他们商量过了,他们也很听俺的话,外面的事体,大哥不用管,由俺安排去。”四贝勒说完了话,便洋洋得意地去了。这里纳喇氏和大贝勒看了这情形,知道四贝勒上面已有预备,这件事倘若争闹起来,定然十分凶险。便是纳喇氏,也不愿让自己宠爱的儿子送性命去。当下便悄悄地求大贝勒,千万不要把父皇要立多尔衮做太子的话说出去,情愿丢了这个皇位,保全母子的性命。大贝勒看看纳喇氏求得可怜,便也忍了这口气。
第二天,诸位贝勒、大臣把英明皇帝的尸首迎进沈阳城去,在正殿上供着。自有达海法师带领众喇嘛僧在殿上念经超度。看看到了大殓时候,那许多文武百官和贝勒亲王都齐集在殿上,预备送殓。忽然四贝勒、二贝勒、三贝勒,名个带着佩刀闯进殿来,后面跟定了二三百武士,一字儿站在阶下。四贝勒走上殿去,口中大声嚷道:“还有大事未定,父皇遗体且慢收殓!”说着,一把把大贝勒拉了过来,吓得满殿大臣都面无神色。只听得四贝勒大声对大贝勒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如今父皇殡天已有三日,还不曾立定国主,弄得外面军心摇乱。我虽掌握着兵权,却一天一天地压不住起来,你若不信,你看!”四贝勒说着,举手向殿门外一指,只听得唿喇喇一声响亮,那殿门一重一重地一齐打开:殿门外站着无数的兵士,各个全身披挂,擎着雪亮的刀枪。他们见了四贝勒,便大声嚷着:“四贝勒万岁!”把手里的刀枪高高举起,要知大贝勒见了这情形如何回答,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