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
- ▪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 ▪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 ▪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 ▪ 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 ▪ 卷一下 光武帝纪第一下
-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
- ▪ 卷六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
- ▪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
- ▪ 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
- ▪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 ▪ 卷十下 皇后纪第十下
- ▪ 卷十一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 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 卷十五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
- ▪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
- ▪ 卷十八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 卷十九 耿弇列传第九
- ▪ 卷二十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 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
- ▪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
- ▪ 卷二十五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 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 卷二十七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 ▪ 卷二十八上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 卷二十八下 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 ▪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惲列传第十九
- ▪ 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 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 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 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 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 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 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 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
- ▪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 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 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 卷五十一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 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 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 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 卷六十上 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 卷六十下 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 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 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 ▪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 卷六十四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 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 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 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 ▪ 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 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 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 卷七十五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 卷七十七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 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 ▪ 卷八十二上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 卷八十二下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 卷八十四 列女传第七十四
- ▪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
- ▪ 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
- ▪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 ▪ 志第一 律历上
- ▪ 志第二 律历中
- ▪ 志第三 律历下
- ▪ 志第四 礼仪上
- ▪ 志第五 礼仪中
- ▪ 志第六 礼仪下
- ▪ 志第七 祭祀上
- ▪ 志第八 祭祀中
- ▪ 志第九 祭祀下
- ▪ 志第十 天文上
- ▪ 志第十一 天文中
- ▪ 志第十二 天文下
- ▪ 志第十三 五行一
- ▪ 志第十四 五行二
- ▪ 志第十五 五行三
- ▪ 志第十六 五行四
- ▪ 志第十七 五行五
- ▪ 志第十八 五行六
- ▪ 志第十九 郡国一
- ▪ 志第二十 郡国二
- ▪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 ▪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 ▪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 ▪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 ▪ 志第三十 舆服下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因,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其辞曰:
臣闻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奢俭之中,以礼为界。是以《蟋蟀》、《山枢》之人,并刺国君,讽以太康驰驱之节。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故戛击鸣球,载于《虞谟》;吉日车攻,序于《周诗》。圣主贤君,以增盛美,岂徒为奢淫而已哉!伏见元年已来,遭值厄运,陛下戒惧灾异,躬自菲薄,荒弃禁苑,废弛乐悬,勤忧潜思,十有余年,以过礼数。重以皇太后体唐尧亲九族笃睦之德,陛下履有虞烝烝之孝,外舍诸家,每有忧疾,圣恩普劳,遣使交错,稀有旷绝。时时宁息,又无以自娱乐,殆非所以逢迎太和,裨助万福也。臣愚以为虽尚颇有蝗虫,今年五月以来,雨露时澍,祥应将至。方涉冬节,农事间隙,宜幸广成,览原隰,观宿麦,劝收藏,因讲武校猎,使寮庶百姓,复睹羽旄之美,闻钟鼓之音,欢嬉喜乐,鼓舞疆畔,以迎和气,招致休庆。小臣蝼蚁,不胜区区。职在书籍,谨依旧文,重述蒐狩之义,作颂一篇,并封上。浅陋鄙薄,不足观省。
臣闻昔命师于鞬櫜,偃伯于灵台,或人嘉而称焉。彼固未识夫雷霆之为天常,金革之作昏明也。自黄、炎之前,传道罔记;三、五以来,越可略闻。且区区之酆郊,犹廓七十里之囿,盛春秋之苗。《诗》咏甫草,乐奏《驺虞》。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坰场区宇,恢胎旷荡,蕦敻勿罔,寥豁郁泱,骋望千里,天与地莽。于是周阹环渎,右{亦目}三涂,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浸以波、溠,夤以荥、洛。金山、石林,殷起乎其中,峨峨硙硙,锵锵<山隹>々,隆穹槃回,嵎峞错崔。神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茈萁、芸蒩,昌本,深蒱,芝荋、堇、荁,蘘荷、芋渠,
桂荏、凫葵,格、韭、菹、于。其植物则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树,建木丛生,椿、梧、栝、柏、柜、柳、枫、杨,丰彤对蔚,崟頟椮爽。翕习春风,含津吐荣,铺于布濩,蓶扈鯈荧,恶可殚形。
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蕦林衡戒田,焚莱柞木。然后举天网,顿八纮,揪敛九薮之动物,缳橐四野之飞征。鸠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群鸣胶胶,鄙骙噪讙,子野听耸,离朱目眩,隶首策乱,陈子筹昏。于时营围恢廓,充斥川谷,罦罝罗羉,弥纶坑泽,皋牢陵山。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于疏镂之金路,六骕骦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鸢之修橦。曳长庚之飞髯,载日月之太常,栖招摇与玄弋,注枉矢于天狼。羽毛纷其髟鼬,扬金而扡玉镶。屯田车于平原,播同徒于高冈,旃旝掺其如林,错五色以摛光。清氛埃,埽野场,誓六师,搜俊良。司徒勒卒,司马平行,车攻马同,教达戒通。伐咎鼓,撞华钟,错徒纵,赴榛丛。徽婳霍奕,别骛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暗若雾昏。日月为之笼光,列宿为之翳昧,僄狡课才,劲勇程气。狗马角逐,鹰鹯竞鸷,骁骑旁佐,轻车横厉,相与陆梁,聿皇于中原。绢猑蹄,鏦特肩,脰完羝,捴介鲜,散毛族,梏羽群。然后飞鋋电激,流矢雨坠,各指所质,不期俱殪,窜伏扔轮,发作梧轊。祋殳狂击,头陷颅碎,兽不得猭,禽不得瞥。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蠕蠕蟫々,充衢塞隧,葩华{艹汧}布,不可胜计。
若夫鸷兽<彖殳>虫,倨牙黔口,大匈哨后,温巡欧纡,负隅依阻,莫敢婴御。
乃使郑叔、晋妇之徒,睽孤刲刺,裸裎袒裼,冒<木厌>柘,槎棘枳,穷浚谷,底幽嶰,暴斥虎,搏狂兕,狱{制齿}熊,抾封豨。或轻訬趬悍,廋疏嵝领,犯历嵩峦,陵乔松,履修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猿,木产尽,寓属单。罕罔合部,<罒会>弋同曲,类行并驱,星布丽属,曹伍相保,各有分局。
矰碆飞流,纤罗络縸,游雉群惊,晨岛辈作,翚然云起,霅尔雹落。
尔乃貌观高蹈,改乘回辕,溯恢方,抚冯夷,策句芒,超荒忽,出重阳,厉云汉,横天潢。导鬼区,径神场,诏灵保,召方相,驱厉疫,走蜮祥。捎罔两,拂游光,枷天狗,緤坟羊。然后缓节舒容,裴回安步,降集波篽,川衡泽虞,矢鱼陈罟。兹飞,宿沙、田开、古蛊,翚终葵,扬关斧,刊重冰,拨蛰户,测潜鳞,踵介旅。逆猎湍濑,渀薄汾桡,沦灭潭渊,左挈夔龙,右提蛟鼍,春献王鲔,夏荐鳖鼋。于是流览遍照,殚变极态,上下究竟,山谷萧条,原野嵺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虞人植旍,猎者效具,车弊田罢,旋入禁囿。栖迟乎昭明之观,休息乎高光之榭,以临乎宏池。镇以瑶台,纯以金堤,树以蒱柳,被以绿莎,瀇瀁沆漭,错紾槃委,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
乃命壶涿,驱水蛊,逐罔、螭,灭短狐,簎鲸、鲵。然后方余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帱,靡飔风,陵迅流,发棹歌,纵水讴,淫鱼出,蓍蔡浮,湘灵下,汉女游。水禽鸿鹄,鸳鸯、鸥、鹥、鸧鸹、鸬、鹢,鹭、雁、鷉,乃安斯寝,戢翮其涯。鲂、鱮、鱏、鳊、鰋、鲤、鲿、魦,乐我纯德,腾踊相随,虽灵沼之白鸟,孟津之跃鱼,方斯蔑矣。然犹咏歌于伶萧,载陈于方策,岂不哀哉!
于是宗庙既享,庖厨既充,车徒既简,器械既攻。然后摆牲班禽,淤赐犒攻,群师叠伍,伯校千重,山罍常满,房俎无空。酒正案队,膳夫巡行,清醪车凑,燔炙骑将,鼓骇举爵,钟鸣既觞。若乃《阳阿》衰斐之晋制,阐蛙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蕴慉,骇恫底伏,锽锽枪枪,奏于农郊大路之衢,与百姓乐之。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东邻浮巨海而入享。西旅越葱领而来王,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盖安不忘危,治不忘乱,道在乎兹,斯固帝王之所以曜神武而折遐冲者也。
方今大汉收功于道德之林,致获于仁义之渊,忽蒐狩之礼,阙槃虞之佃。暗昧不睹日月之光,聋昏不闻雷霆之震,于今十二年,为日久矣。亦方将刊禁台之秘藏,发天府之官常,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采清原,嘉岐阳,登俊桀,命贤良,举淹滞,拔幽荒。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聘畎亩之群雅,宗重渊之潜龙。乃储精山薮。历思河泽,目矖鼎俎,耳听康衢,营傅说于胥靡,求伊尹于庖厨,索胶鬲于鱼盐,听宁戚于大车。俾之昌言而宏议,轶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群瑞。遂栖凤皇于高梧,宿麒麟于西园,纳僬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环。永逍摇乎宇内,与二仪乎无疆,贰造化于后土,参神施于昊乾,超特达而无俦,焕巍巍而无原。丰千亿之子孙,历万载而永延。礼乐既阕,北辕反旆,至自新城,背伊阙,反洛京。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及北乡侯即位,融移病去,为郡功曹。
阳嘉二年,诏举敦朴,城门校尉岑起举融,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转武都太守。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征之,而稽久不进。融知其将败,上疏乞自效,曰:
今杂种诸羌转相抄盗,宜及其未并,亟遣深入,破其支党,而马贤等处处留滞。羌胡百里望尘,千里听声,今逃匿避回,漏出其后,则必侵寇三辅,为民大害。臣愿请贤所不可用关东兵五千,裁假部队之号,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之中,必克破之。臣少习学艺,不更武职,猥陈此言,必受诬罔之辜。
昔毛遂厮养,为众所蚩,终以一言,克定从要。臣惧贤等专守一城,言攻于西而羌出于东,且其将士必有高克溃叛之变。
朝廷不能用。又陈:“星孛参、毕,参西方之宿,毕为边兵,至于分野,并州是也。西戎北狄,殆将起乎!宜备二方。”寻而陇西羌反,乌桓寇上郡,皆卒如融言。
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字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族孙日磾,献帝时位至太傅。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物我异观,亦更相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