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 ▪ 第一编总论
- ▪ 第二编洪宪后及诸妃之历史
- ▪ ▪ 洪宪公主之韵事及艳史
- ▪ ▪ 小白菜遇合之轶闻
- ▪ ▪ 红红断颈刀头
- ▪ ▪ 高丽姨太太与小白菜争长之趣闻
- ▪ ▪ 美人试马肇奇祸
- ▪ ▪ 何妃艳事
- ▪ ▪ 干儿购妾赠假父
- ▪ ▪ 洪述祖恃妹为奥援
- ▪ ▪ 侍婢为姬妾
- ▪ ▪ 居丧纳妾
- ▪ ▪ 桂儿与贵儿
- ▪ ▪ 南极星帝两小星
- ▪ ▪ 牺牲人命为红颜
- ▪ ▪ 女校书为女秘书之趣谈
- ▪ ▪ 阿香轶事
- ▪ ▪ 翠媛与洪姨之关系
- ▪ ▪ 候补姬妾之异闻
- ▪ ▪ 第三编
- ▪ ▪ 洪宪太子与公主及
- ▪ ▪ 皇孙皇女等之历史(附皇媳与驸马)
- ▪ ▪ 大阿哥轶事十则
- ▪ ▪ 皇二子之历史及其文学与疏狂态度
- ▪ ▪ 袁诸子之历史及其行状
- ▪ 第四编改元前之官闱艳史
- ▪ ▪ 陆建章绝世奇闻之奏摺
- ▪ ▪ 闱中筹备帝制琐谈
- ▪ ▪ 豹房轶闻
- ▪ ▪ 敕封嫔妃之趣谈
- ▪ ▪ 内监与女官及诸妃争执之交涉
- ▪ 第五编改元后之宫闱艳史
- ▪ ▪ 家庭朝贺之怪剧
- ▪ ▪ 太子典学问题与改良教育之谕旨
- ▪ ▪ 家庭大闹革命两则
- ▪ ▪ 请办贡货之动议与解决
- ▪ ▪ 皇帝总统之双料头衔
- ▪ ▪ 电话中之秽亵秘史
- ▪ ▪ 手订祖训四大纲及宠妃之奢侈
- ▪ ▪ 御干儿之笑史四则
- ▪ ▪ 侍从女官之轶闻六则
- ▪ ▪ 琐事拾闻
- ▪ 第六编帝制取消后之官闱艳史
- ▪ ▪ 四皇子之风流艳史
- ▪ ▪ 诸妃窃取冕服上之珠钻
- ▪ ▪ 陈将军之夫人与洪妃
- ▪ ▪ 新华宫中之娇异
- ▪ ▪ 诸妃诅咒蔡将军之轶闻
- ▪ ▪ 袁太子劝止取消帝制书
- ▪ ▪ 一片娇喉啼泣声
- ▪ ▪ 周妈大闹新华宫
- ▪ ▪ 为呼陛下餐白刃
- ▪ ▪ 请愿书劝进表之珍藏
- ▪ 第七编 袁帝升遐后之宫闱艳史(附染疾及弥留时)
- ▪ ▪ 致疾之原因及诸妃子女侍疾之轶闻
- ▪ ▪ 诸妃争执服制之怪现状
- ▪ ▪ 弥留时之琐谈种种
- ▪ ▪ 高丽姨太殉袁皇帝始末记
- ▪ ▪ 大典筹备处改设治丧所
- ▪ ▪ 死后祈福形形色色之轶谈
- ▪ ▪ 分产活剧
- ▪ ▪ 出丧声中之轶事种种
- ▪ ▪ 诸妃风流云散之琐谈种种
- ▪ 第八编结论
自是袁氏并妻妾而十矣,生子九女十二,可谓享尽人间家庭幸福。顾雄心未已,每与人言,拟俟晚年,仍再蓄数雏姬,以娱桑榆暮景。诸妾咸大不谓然,而弗敢挠其说。惟于夫人则毅然进谏,其大旨所在,不外以宜爱惜有用之精神,为国家效力数语,谆谆劝告而已。袁漫应之。未几,袁晋膺外部尚书之职,且入军机承值,治理繁剧,自朝至暮无晷刻甯息。不数月,虽两鬓鬑鬑皆白,而卒未尝稍离女色。于夫人屡庄言规劝,袁匪独不之听,且因以反目。叹曰:“吾自乐此,不可一日间断。脱独宿,则精神上转为之不济。吾自有节制,胡庸汝干涉也。“于夫人知其不可以理喻,遂不语。会袁之三子克良归里结婚,于夫人偕之往,更挈其失宠诸妾行,留以侍袁者仅最后所纳之新姬二三人已耳。袁每届公余无事时,辄招姬人至己前纵酒,谑浪笑傲,无所不至。既醉,则使诸妾互相扑击以为乐,即婢女亦可与其列。袁见有二婢,色极娟好,明眸皓齿,风致嫣然,心颇爱之,乃呼之立己侧,叩以曾给谁氏之役干。二婢具告之,始悉即洪姨之使女,新自南省购归者,盖姊妹花也。袁笑谓洪姨曰:“小妮子诚玲珑娇婉,余将用之,若可另购他婢,以承斯之乏。”洪姨知袁已赏鉴此二女也,低首弗答,意似不可。袁愠而唶曰:“若敢忤我乎?速退。”于是挈二女去。是夕,袁未归寝,洪姨知有异。翌晨,使人往瞷,旋得报,谓主人昨宵已另辟一室居二女,强之荐枕席,此时尚酣睡未醒。殆贪眠忘晓耶!洪姨不敢声,第悔恨欲绝。由是,袁必宿二女处,无虚夕。洪姨及其他数妾,悉屏而弗御。而十姨与十一姨之称谓,已遍播于诸仆从之口矣,盖袁所嘱也。先是于夫人率诸妾返彰德(按袁通籍后,即举家由项城迁至彰德,广置田产,并建筑屋宇)为克良完姻也,约以两月后即来。以袁是年为五十初度。俾挈此一双新夫妇,来祝老翁之寿。及于天人等返京,袁预匿二女于署中别室,诫家人勿泄,脱为于知,行施以严惩。洪姨亦勿敢故撄其锋也。此届诞辰,妻妾子女辈,登堂祝寿,时二女亦盈盈跽拜阶下矣。于夫人诧问为谁,仆从则以十姨与十一姨对。于夫人冰语曰:“不图吾旋里两度蟾圆,而君又造此两重孽障。虽然,君胡不早以告我,而顾以诡秘从事,胡为耶?“袁曰:“吾恐夫人加以斥逐,故俟至今日始发表耳。”夫人一笑而罢。未几,德宗晏驾,袁以致疾罢归,且几遭不测,于夫人辄归咎于袁纳此二女为不祥,令挥之去。袁曰:“吾早料有今日,夫岂区区二妇所能影响我哉!就事理论之,吾此次当有生命危险,然今兹得以解甲归田,与子说换言之,安知非凭藉二女之福庇乎?盖穷通显达,听之于天,迷信家言,正可恃而不可恃也。”于夫人知其语涉左袒,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