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经
- ▪ 序
- ▪ 忍经
- ▪ ▪ 含垢匿瑕
- ▪ ▪ 未尝见喜怒
- ▪ ▪ 语侵不恨
- ▪ ▪ 所持一心
- ▪ ▪ 人服雅量
- ▪ ▪ 终不自明
- ▪ ▪ 万曹长者
- ▪ ▪ 逾年后杖
- ▪ ▪ 终不自辩
- ▪ ▪ 益见忠直
- ▪ ▪ 酒流满路
- ▪ ▪ 不形于言
- ▪ ▪ 未尝竣折
- ▪ ▪ 非毁反己
- ▪ ▪ 辞和气平
- ▪ ▪ 委曲弥缝
- ▪ ▪ 诋短逊谢
- ▪ ▪ 释盗遗布
- ▪ ▪ 愍寒架桥
- ▪ ▪ 射牛无怪
- ▪ ▪ 代钱不言
- ▪ ▪ 认猪不争
- ▪ ▪ 鼓琴不问
- ▪ ▪ 唯得忠恕
- ▪ ▪ 直为受之
- ▪ ▪ 服公有量
- ▪ ▪ 宽大有量
- ▪ ▪ 将愤忍过片时,心便清凉
- ▪ ▪ 愤争损身,愤亦损财
- ▪ ▪ 十一世未尝讼人于官
- ▪ ▪ 无疾言剧色
- ▪ ▪ 子孙数世同居
- ▪ ▪ 原得金带
- ▪ ▪ 呵辱自隐
- ▪ ▪ 容物不校
- ▪ ▪ 德量过人
- ▪ ▪ 众服公量
- ▪ ▪ 还居不追直
- ▪ ▪ 持烛燃鬓
- ▪ ▪ 物成毁有时数
- ▪ ▪ 骂如不闻
- ▪ ▪ 佯为不闻
- ▪ ▪ 骂殊自若
- ▪ ▪ 恕可成德
- ▪ ▪ 公诚有德
- ▪ ▪ 不发人过
- ▪ ▪ 器量过人
- ▪ ▪ 动心忍性
- ▪ ▪ 受之未尝行色
- ▪ ▪ 与物无竞
- ▪ ▪ 忤逆不怒
- ▪ ▪ 潜卷授之
- ▪ ▪ 俾之自新
- ▪ ▪ 未尝按黜一吏
- ▪ ▪ 小过不怿
- ▪ ▪ 拔藩益地
- ▪ ▪ 兄弟讼田,至于失败
- ▪ ▪ 自择所安
- ▪ ▪ 称为晋士
- ▪ ▪ 得金不认
- ▪ ▪ 一言齑粉
- ▪ ▪ 无人不自得
- ▪ ▪ 不若无愧而死
- ▪ ▪ 未尝含怒
- ▪ ▪ 醉饱之过,不过吐呕
- ▪ ▪ 圯上取履
- ▪ ▪ 出胯下
- ▪ ▪ 尿寒灰
- ▪ ▪ 诬金
- ▪ ▪ 万事之中,忍字为上
- ▪ ▪ 盘碎,色不少吝
- ▪ ▪ 不忍按
- ▪ ▪ 逊以自免
- ▪ ▪ 盛德所容
- ▪ ▪ 诬裤
- ▪ ▪ 羹污朝衣
- ▪ ▪ 认马
- ▪ ▪ 鸡肋不足以当尊拳
- ▪ ▪ 唾面自干
- ▪ ▪ 五世同居
- ▪ ▪ 九世同居
- ▪ ▪ 置怨结欢
- ▪ ▪ 鞍环不加罪
- ▪ ▪ 细过掩匿
- ▪ ▪ 谢罪敦睦
- ▪ ▪ 处家贵宽容
- ▪ ▪ 忧患当明理顺受
- ▪ ▪ 同居相处贵宽
- ▪ ▪ 亲戚不可失欢
- ▪ ▪ 待卑仆当宽恕
- ▪ ▪ 事贵能忍耐
- ▪ ▪ 王龙舒劝诫
- ▪ ▪ 为同列斥
- ▪ 附:明·憨山大师《醒世咏》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是谓纵情。犯之不授,触之不怒,伤之不忍,过事甚喜。
张文定公曰:“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孔曰:“盛怒剧炎热,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山谷诗曰:“无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
东莱吕先生诗云:“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
陆游翁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内有期颐。”
又曰:“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
又曰:“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
省心子曰:“诚无悔,怒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释伽佛初在山中修行,时国王出猎,问兽所在。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之则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发愿云:“我作佛时,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存心如此,安得不为佛。后出世果成,佛先度忄乔陈如者,乃当时国王也。
佛曰:“我得无诤三昧,最为人中第一。”又曰:“六度万行,忍为第一。”
《涅盘经》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闻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中,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年志俱盛而为卒,暴打而不,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
《人趣经》云:“人为端正,颜色洁白,姿容第一,从忍辱中来。”
《朝天忏》曰:“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
紫虚元君曰:“饶、饶、饶,万祸千灾一旦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
赤松子诫曰:“忍则无辱。”
许真君曰:“忍难忍事,顺自强人。”
孙真人曰:“忍则百恶自灭,省则祸不及身。”
超然居士曰:“逆境当顺受。”
谚曰:“忍事敌灾星。”
谚曰:“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谚曰:“得忍且忍,得诫且诫,小事成大。”
谚曰:“不哑不聋,不做大家翁。”
谚曰:“刀疮易受,恶语难消。”
少陵诗曰:“忍过事堪者。”此皆切于事理,为此大法,非空言也。
《莫争打》诗曰:“时闲愤怒便引拳,招引官方在眼前。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文钱。”
《误触人脚》诗云:“触了行人脚后跟,告言得罪我当烹。此方引慝丘山重,彼却厚情羽发轻。”
《莫应对》诗云:“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听似不闻休应对,一支莲在火中生。”
杜牧之《题乌江庙诗》:“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诫断指诗》曰:“冤屈休断指,断了终身耻。忍耐一些时,过后思之喜。”
《何提刑戒争地诗》:“他侵我界是无良,我与他争未是长。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