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 ▪ 卷一 人谋上
- ▪ ▪ 主有道德篇第四
- ▪ ▪ 天无阴阳篇第一
- ▪ ▪ 地无险阻篇第二
- ▪ ▪ 国有富强篇第五
- ▪ ▪ 人无勇怯篇第三
- ▪ ▪ 数有探心篇第九
- ▪ ▪ 贤有遇时篇第六
- ▪ ▪ 将有智谋篇第七
- ▪ ▪ 政有诛强篇第十
- ▪ ▪ 术有阴谋篇第八
- ▪ 卷二 人谋下
- ▪ ▪ 选士篇第十六
- ▪ ▪ 子卒篇第十五
- ▪ ▪ 善师篇第十一
- ▪ ▪ 贵和篇第十二
- ▪ ▪ 庙胜篇第十三
- ▪ ▪ 沉谋篇第十四
- ▪ ▪ 励士篇第十七
- ▪ ▪ 刑赏篇第十八
- ▪ ▪ 地势篇第十九
- ▪ ▪ 兵形篇第二十
- ▪ ▪ 作战篇第二十一
- ▪ ▪ 攻守篇第二十二
- ▪ ▪ 鉴才篇第二十四
- ▪ ▪ 行人篇第二十三
- ▪ 卷三 杂仪类
- ▪ ▪ 授钺篇第二十五
- ▪ ▪ 部署篇第二十六
- ▪ ▪ 将军篇第二十七
- ▪ ▪ 阵将篇第二十八
- ▪ ▪ 队将篇第二十九
- ▪ ▪ 马将篇第三十
- ▪ ▪ 鉴人篇第三十一
- ▪ ▪ 相马篇第三十二
- ▪ ▪ 誓众军令篇第三十三
- ▪ ▪ 关塞四夷篇第三十四
- ▪ 卷四 战具类
- ▪ ▪ 济水具篇第三十九
- ▪ ▪ 攻城具篇第三十五
- ▪ ▪ 水战具篇第四十
- ▪ ▪ 守城具篇第三十六
- ▪ ▪ 水攻具篇第三十七
- ▪ ▪ 火攻具篇第三十八
- ▪ ▪ 器械篇第四十一
- ▪ ▪ 军装篇第四十二
- ▪ 卷五 预备
- ▪ ▪ 军资篇第六十一
- ▪ ▪ 报平安篇第四十九
- ▪ ▪ 严警鼓角篇第五十
- ▪ ▪ 宴设音乐篇第六十二
- ▪ ▪ 定铺篇第五十一
- ▪ ▪ 预备总序
- ▪ ▪ 筑城篇第四十三
- ▪ ▪ 凿濠篇第四十四
- ▪ ▪ 弩台篇第四十五
- ▪ ▪ 烽燧台篇第四十六
- ▪ ▪ 马铺土河篇第四十七
- ▪ ▪ 游奕地听篇第四十八
- ▪ ▪ 夜号更刻篇第五十二
- ▪ ▪ 乡导篇第五十三
- ▪ ▪ 井泉篇第五十四
- ▪ ▪ 迷途篇第五十五
- ▪ ▪ 搜山烧草篇第五十六
- ▪ ▪ 前茅后殿篇第五十七
- ▪ ▪ 衅鼓篇第五十八
- ▪ ▪ 屯田篇第五十九
- ▪ ▪ 人粮马料篇第六十
- ▪ 卷六 阵图
- ▪ ▪ 阵图总序
- ▪ ▪ 风后握奇垒图篇第六十三
- ▪ ▪ 合而为一阵图篇第七十一
- ▪ ▪ 离而为八阵图篇第七十二
- ▪ ▪ 草教图篇第六十九
- ▪ ▪ 教弩图篇第七十
- ▪ ▪ 风后握奇外垒篇第六十四
- ▪ ▪ 太白营图篇第六十五
- ▪ ▪ 偃月营图篇第六十六
- ▪ ▪ 阴阳队图篇第六十七
- ▪ ▪ 教旗图篇第六十八
- ▪ 卷七 祭文
- ▪ ▪ 祭文总序
- ▪ ▪ 牙文篇第七十三
- ▪ ▪ 疗时行热病方
- ▪ ▪ 疗赤斑子疮
- ▪ ▪ 疗天行病方
- ▪ ▪ 疗疟疾方
- ▪ ▪ 当归六味散
- ▪ ▪ 疗温疟者可服鬼箭十味丸方
- ▪ ▪ 露布篇第七十九
- ▪ ▪ 治人药方第八十
- ▪ ▪ 祭大川文
- ▪ ▪ 祭风伯雨师文篇第七十七
- ▪ ▪ 祭风伯文
- ▪ ▪ 祭雨师文
- ▪ ▪ 祭ㄌ沙门天王文篇第七十八
- ▪ ▪ 疗痢病方
- ▪ ▪ 疗谷痢方
- ▪ ▪ 疗血痢方
- ▪ ▪ 疗马内黄,不食水草,颤喘,卧数起,口张喘急,颈微垂利方
- ▪ ▪ 疗马转胞不大小便方
- ▪ ▪ 疗马结草方
- ▪ ▪ 疗马虫颡方
- ▪ ▪ 疗浓血痢方
- ▪ ▪ 治霍乱方
- ▪ ▪ 治脚转筋方
- ▪ ▪ 入战辟五兵不伤人方
- ▪ ▪ 疗马齿毒方
- ▪ ▪ 疗马脓垢差人作疮方
- ▪ ▪ 疗金疮方因发者及伤裂突出肠方
- ▪ ▪ 疗金刃中骨脉不出方
- ▪ ▪ 疗金疮伤中破惊方
- ▪ ▪ 疗马坠损有淤血在腹内方
- ▪ ▪ 疗马坠折伤手脚骨痛方
- ▪ ▪ 马文篇第七十四
- ▪ ▪ 祭蚩尤文篇第七十五
- ▪ ▪ 祭名山大川文篇第七十六
- ▪ ▪ 祭名山文
- ▪ ▪ 治马漏蹄方
- ▪ ▪ 治马药方第八十一
- ▪ ▪ 春夏常灌马方
- ▪ ▪ 马热不食水草方
- ▪ 卷八 杂占
- ▪ ▪ 占五星篇第八十四
- ▪ ▪ 岁星占
- ▪ ▪ 杂占总序
- ▪ ▪ 占日篇第八十二
- ▪ ▪ 占月篇第八十三
- ▪ ▪ 荧惑占
- ▪ ▪ 镇星占
- ▪ ▪ 太白占
- ▪ ▪ 辰星占
- ▪ ▪ 占流星篇第八十五
- ▪ ▪ 占客星篇第八十六
- ▪ ▪ 占妖星篇第八十七
- ▪ ▪ 占云气篇第八十八
- ▪ ▪ 猛将气
- ▪ ▪ 胜军气
- ▪ ▪ 败军气
- ▪ ▪ 城垒气
- ▪ ▪ 伏兵气
- ▪ ▪ 暴兵气
- ▪ ▪ 战阵气
- ▪ ▪ 阴谋气
- ▪ ▪ 四夷气
- ▪ ▪ 远近气
- ▪ ▪ 分野占
- ▪ ▪ 风角
- ▪ ▪ 五音占风
- ▪ ▪ 鸟情占
- ▪ 卷九 遁甲
- ▪ ▪ 遁甲总序
- ▪ ▪ 日辰
- ▪ ▪ 六甲
- ▪ ▪ 五子遁元
- ▪ ▪ 九星
- ▪ ▪ 九宫
- ▪ ▪ 八门
- ▪ ▪ 直符
- ▪ ▪ 三奇
- ▪ ▪ 直事
- ▪ ▪ 课式
- ▪ ▪ 推行八干四角天乙依玄女式
- ▪ ▪ 推恩建黄道法
- ▪ ▪ 推亭亭、白奸法
- ▪ ▪ 闭六戊法
- ▪ ▪ 玉女闭局法
- ▪ ▪ 向背择日
- ▪ ▪ 推五星所在法
- ▪ 卷十 杂式
- ▪ ▪ 推三河九江法
- ▪ ▪ 玄女式
- ▪ ▪ 推月将法(以十二月合神为月将)
- ▪ ▪ 推四维法
- ▪ ▪ 推三十六禽法
- ▪ ▪ 推四课法
- ▪ ▪ 推岁支干德法
- ▪ ▪ 推天乙所理法
- ▪ ▪ 推十二神将法
- ▪ ▪ 推伏吟反吟法
- ▪ ▪ 推阴阳相覆法
- ▪ ▪ 推神在内外法
- ▪ ▪ 推九丑法
- ▪ ▪ 推兵雠法
- ▪ ▪ 推行军本命法
- ▪ ▪ 推天门地户法
- ▪ ▪ 推五帝法
- ▪ ▪ 推国君自将法
- ▪ ▪ 推神位诸煞例
- ▪ ▪ 推玉帐法
- ▪ ▪ 察情胜败篇
- ▪ ▪ 推贼虚实法
- ▪ ▪ 推天地耳法
- ▪ ▪ 推贼兵数法
- ▪ ▪ 推迷路法
- ▪ ▪ 推伏匿法
- ▪ ▪ 推三阵法
- ▪ ▪ 推阴阳兵法
- ▪ ▪ 推雌雄法
- ▪ ▪ 推北斗战法
- ▪ ▪ 推伏兵法
- ▪ ▪ 推突围法
- ▪ ▪ 推水军法
- ▪ ▪ 推迷惑法
- ▪ ▪ 主客向背篇
- ▪ ▪ 推向背法
- ▪ ▪ 推二十八宿骑战法
- ▪ ▪ 推当敌人法
- ▪ ▪ 推神煞门户篇
- ▪ ▪ 推大将军法
- ▪ ▪ 推豹尾法
- ▪ ▪ 推太阴法
- ▪ ▪ 推岁建破法
- ▪ ▪ 推岁星法
- ▪ ▪ 推天耳天目法
- ▪ ▪ 推三元法
- ▪ ▪ 推亭亭白奸法
- ▪ ▪ 推生死神法
- ▪ ▪ 推六害法
- ▪ ▪ 推天门地户法
- ▪ ▪ 龟卜篇
- ▪ ▪ 山冈营垒
- ▪ ▪ 山形冈陇
- ▪ ▪ 推孤虚大煞天狗法
- ▪ ▪ 推天道黄道法
- ▪ ▪ 推岁杀法
经曰:天圆地方,本乎阴阳。阴阳既形,逆之则败,顺之则成。盖敬授农时,非用兵也。夫天地不为万物所有,万物因天地而有之;阴阳不为万物所生,万物因阴阳而生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阴阳之于万物有何情哉?夫火之性自炎,不为焦灼万物而生其炎;水之性自濡,不为漂荡万物而生其濡。水火者一其性,而万物遇之,自有差殊;阴阳者一其性,而万物遇之,自有荣枯。若水火有情,能浮石沉木,坚金流土,则知阴阳不能胜败、存亡、吉凶、善恶明矣。夫春风东来,草木甲坼,而积廪之粟不萌;秋天肃霜,百卉具腓,而蒙蔽之草不伤。阴阳寒暑为人谋所变,人谋成败岂阴阳所变之哉!昔王莽征天下善韬钤者六十三家,悉备补军吏。及昆阳之败,会大雷风至,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当此之时,岂三门不发、五将不具耶?亭亭白奸错,太岁月建误,殆至如此。古有张伯松者,值乱出,居营内,为贼所逼。营中豪杰皆遁,伯松曰:“今日反吟,不可出奔。”俄而贼至,伯松被杀,妻子被虏,财物被掠。桓谭《新论》曰:“至愚之人,解避恶时,不解避恶事。”则阴阳之于人有何情哉?太公曰:“任贤使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赏劳,不禳祀而得福。”无厚德而占日月之数,不识敌之强弱而幸于天时,无智无虑而候于风云,小勇小力而望于天福,怯不能击而恃龟筮,士卒不勇而恃鬼神,设伏不巧而任向背。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故明将弗法,而众将不能已也。孙武曰:“明王圣主,贤臣良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于出众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求象于事,不可验之于度,必求于人人。”吴子曰:“料敌有不卜而战者,先知也。”范蠡曰:“天时不作弗为,人事不作弗始。”天时为敌国有水旱灾害、虫蝗、霜雹、荒乱之天时,非孤虚、向背之天时也。太公曰:“圣人之所生也欲正,后世故为谲书而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也。”夫如是,则天道于兵有何阴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