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韬
- ▪ 第一篇 文韬
- ▪ ▪ 六守第六
- ▪ ▪ 守土第七
- ▪ ▪ 大礼第四
- ▪ ▪ 明传第五
- ▪ ▪ 守国第八
- ▪ ▪ 盈虚第二
- ▪ ▪ 国务第三
- ▪ ▪ 文师第一
- ▪ ▪ 上贤第九
- ▪ ▪ 举贤第十
- ▪ ▪ 赏罚第十一
- ▪ 第二篇武韬
- ▪ ▪ 兵道第十六
- ▪ ▪ 三疑第十七
- ▪ ▪ 发启第十二
- ▪ ▪ 文启第十三
- ▪ ▪ 文伐第十四
- ▪ ▪ 顺启第十五
- ▪ 第三篇龙韬
- ▪ ▪ 立将第二十一
- ▪ ▪ 将威第二十二
- ▪ ▪ 励军第二十三
- ▪ ▪ 阴符第二十四
- ▪ ▪ 农器第三十
- ▪ ▪ 王翼第十八
- ▪ ▪ 论将第十九
- ▪ ▪ 选将第二十
- ▪ ▪ 阴书第二十五
- ▪ ▪ 军势第二十六
- ▪ ▪ 五音第二十八
- ▪ ▪ 兵征第二十九
- ▪ ▪ 奇兵第二十七
- ▪ 第四篇虎韬
- ▪ ▪ 金鼓第三十八
- ▪ ▪ 绝道第三十九
- ▪ ▪ 略地第四十
- ▪ ▪ 火战第四十一
- ▪ ▪ 垒虚第四十二
- ▪ ▪ 军用第三十一
- ▪ ▪ 三阵第三十二
- ▪ ▪ 疾战第三十三
- ▪ ▪ 必出第三十四
- ▪ ▪ 军略第三十五
- ▪ ▪ 临境第三十六
- ▪ ▪ 动静第三十七
- ▪ 第五篇豹韬
- ▪ ▪ 林战第四十三
- ▪ ▪ 乌云山兵第四十七
- ▪ ▪ 乌云泽兵第四十八
- ▪ ▪ 少众第四十九
- ▪ ▪ 分险第五十
- ▪ ▪ 突战第四十四
- ▪ ▪ 敌强第四十五
- ▪ ▪ 敌武第四十六
- ▪ 第六篇犬韬
- ▪ ▪ 分合第五十一
- ▪ ▪ 武锋第五十二
- ▪ ▪ 练士第五十三
- ▪ ▪ 教战第五十四
- ▪ ▪ 战车第五十八
- ▪ ▪ 战骑第五十九
- ▪ ▪ 战步第六十
- ▪ ▪ 均兵第五十五
- ▪ ▪ 武车士第五十六
- ▪ ▪ 武骑士第五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简练英权,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恭敬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嗃嗃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使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不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