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
- ▪ 孟子序说
-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一
- ▪ ▪ 二
- ▪ ▪ 七
- ▪ ▪ 六
-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 ▪ 十四
- ▪ ▪ 十五
- ▪ ▪ 十六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十三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 ▪ ▪ 十三
- ▪ ▪ 十四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八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五
- ▪ ▪ 六
- ▪ ▪ 七
- ▪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一
- ▪ ▪ 二
- ▪ ▪ 九
- ▪ ▪ 十
- ▪ ▪ 三
- ▪ ▪ 四
- ▪ ▪ 五
- ▪ 卷七 离娄章句上
- ▪ ▪ 十九
- ▪ ▪ 二十
- ▪ ▪ 二十一
- ▪ ▪ 二十二
- ▪ ▪ 二十四
- ▪ ▪ 二十五
- ▪ ▪ 二十六
- ▪ ▪ 二十七
- ▪ ▪ 二十八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十三
- ▪ ▪ 十四
- ▪ ▪ 十五
- ▪ ▪ 十六
- ▪ ▪ 十七
- ▪ ▪ 九
- ▪ ▪ 十八
- ▪ 卷八 离娄章句下
- ▪ ▪ 二十五
- ▪ ▪ 二十六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十三
- ▪ ▪ 十四
- ▪ ▪ 十五
- ▪ ▪ 十六
- ▪ ▪ 十七
- ▪ ▪ 十八
- ▪ ▪ 十九
- ▪ ▪ 二十
- ▪ ▪ 二十一
- ▪ ▪ 二十二
- ▪ ▪ 二十三
- ▪ ▪ 二十四
- ▪ ▪ 二十七
- ▪ ▪ 二十八
- ▪ ▪ 二十九
- ▪ ▪ 三十
- ▪ ▪ 三十一
- ▪ ▪ 三十二
- ▪ ▪ 三十三
- ▪ 卷九 万章章句上
- ▪ ▪ 九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一
- ▪ ▪ 二
- ▪ ▪ 三
- ▪ 卷十 万章章句下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 ▪ ▪ 十五
- ▪ ▪ 十六
- ▪ ▪ 十七
- ▪ ▪ 十八
- ▪ ▪ 十九
- ▪ ▪ 二十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十三
- ▪ ▪ 十四
- ▪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 ▪ ▪ 一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十三
- ▪ ▪ 十四
- ▪ ▪ 十五
- ▪ ▪ 十六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 ▪ ▪ 一
- ▪ ▪ 十四
- ▪ ▪ 十五
- ▪ ▪ 十六
- ▪ ▪ 十七
- ▪ ▪ 十八
- ▪ ▪ 十九
- ▪ ▪ 二十
- ▪ ▪ 二十一
- ▪ ▪ 三十三
- ▪ ▪ 三十四
- ▪ ▪ 三十五
- ▪ ▪ 三十六
- ▪ ▪ 三十七
- ▪ ▪ 三十八
- ▪ ▪ 三十九
- ▪ ▪ 四十
- ▪ ▪ 四十一
- ▪ ▪ 二十二
- ▪ ▪ 二十三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二
- ▪ ▪ 十三
- ▪ ▪ 四十二
- ▪ ▪ 四十三
- ▪ ▪ 四十四
- ▪ ▪ 四十五
- ▪ ▪ 四十六
- ▪ ▪ 二十四
- ▪ ▪ 二十五
- ▪ ▪ 二十六
- ▪ ▪ 二十七
- ▪ ▪ 二十八
- ▪ ▪ 二十九
- ▪ ▪ 三十
- ▪ ▪ 三十一
- ▪ ▪ 三十二
- ▪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 ▪ ▪ 十二
- ▪ ▪ 十三
- ▪ ▪ 十四
- ▪ ▪ 二十七
- ▪ ▪ 二十八
- ▪ ▪ 十七
- ▪ ▪ 十八
- ▪ ▪ 十九
- ▪ ▪ 二十
- ▪ ▪ 二十一
- ▪ ▪ 二十二
- ▪ ▪ 二十三
- ▪ ▪ 二十四
- ▪ ▪ 二十五
- ▪ ▪ 二十六
- ▪ ▪ 三十七
- ▪ ▪ 二十九
- ▪ ▪ 三十
- ▪ ▪ 三十一
- ▪ ▪ 三十二
- ▪ ▪ 三十三
- ▪ ▪ 三十四
- ▪ ▪ 三十五
- ▪ ▪ 三十六
- ▪ ▪ 一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六
- ▪ ▪ 七
- ▪ ▪ 八
- ▪ ▪ 九
- ▪ ▪ 十
- ▪ ▪ 十一
- ▪ ▪ 十五
- ▪ ▪ 十六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