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公案
- ▪ 第一卷
- ▪ ▪ 阿弥陀佛讲和
- ▪ ▪ 观音菩萨托梦
- ▪ ▪ 嚼舌吐血
- ▪ ▪ 咬舌扣喉
- ▪ ▪ 锁匙
- ▪ ▪ 包袱
- ▪ ▪ 葛叶飘来
- ▪ ▪ 招帖收去
- ▪ ▪ 夹底船
- ▪ ▪ 接迹渡
- ▪ 第二卷
- ▪ ▪ 临江亭
- ▪ ▪ 白塔巷
- ▪ ▪ 青靛记谷
- ▪ ▪ 血衫叫街
- ▪ ▪ 偷鞋
- ▪ ▪ 黄菜叶
- ▪ ▪ 石狮子
- ▪ ▪ 烘衣
- ▪ ▪ 龟入废井
- ▪ ▪ 鸟唤孤客
- ▪ 第三卷
- ▪ ▪ 巧拙颠倒
- ▪ ▪ 裁缝选官
- ▪ ▪ 厨子饮酒
- ▪ ▪ 杀假僧
- ▪ ▪ 卖皂靴
- ▪ ▪ 忠节隐匿
- ▪ ▪ 试假反试真
- ▪ ▪ 死酒实死色
- ▪ ▪ 毡套客
- ▪ ▪ 阴沟贼
- ▪ 第四卷
- ▪ ▪ 三宝殿
- ▪ ▪ 二阴筶
- ▪ ▪ 乳臭不琱
- ▪ ▪ 妓饰无异
- ▪ ▪ 辽东军
- ▪ ▪ 岳州屠
- ▪ ▪ 久鳏
- ▪ ▪ 绝嗣
- ▪ ▪ 耳畔有声
- ▪ ▪ 手牵二子
- ▪ 第五卷
- ▪ ▪ 窗外黑猿
- ▪ ▪ 港口渔翁
- ▪ ▪ 红衣妇
- ▪ ▪ 乌盆子
- ▪ ▪ 牙簪插地
- ▪ ▪ 绣履埋泥
- ▪ ▪ 虫蛀叶
- ▪ ▪ 哑子棒
- ▪ ▪ 割牛舌
- ▪ ▪ 骗马
- ▪ 第六卷
- ▪ ▪ 金鲤
- ▪ ▪ 玉面猫
- ▪ ▪ 移椅倚桐同玩月
- ▪ ▪ 龙骑龙背试梅花
- ▪ ▪ 夺伞破伞
- ▪ ▪ 瞒刀还刀
- ▪ ▪ 红牙球
- ▪ ▪ 废花园
- ▪ ▪ 恶师误徒
- ▪ ▪ 兽公私媳
- ▪ 第七卷
- ▪ ▪ 狮儿巷
- ▪ ▪ 桑林镇
- ▪ ▪ 斗粟三升米
- ▪ ▪ 聿姓走东边
- ▪ ▪ 地窨
- ▪ ▪ 龙窟
- ▪ ▪ 善恶罔报
- ▪ ▪ 寿夭不均
- ▪ ▪ 三娘子
- ▪ ▪ 贼总甲
- ▪ 第八卷
- ▪ ▪ 箕帚带入
- ▪ ▪ 房门推开
- ▪ ▪ 江岸黑龙
- ▪ ▪ 牌下土地
- ▪ ▪ 木印
- ▪ ▪ 石碑
- ▪ ▪ 屈杀英才
- ▪ ▪ 侵冒大功
- ▪ ▪ 扯画轴
- ▪ ▪ 审遗嘱
- ▪ 第九卷
- ▪ ▪ 兔戴帽
- ▪ ▪ 鹿随獐
- ▪ ▪ 遗帕
- ▪ ▪ 借衣
- ▪ ▪ 壁隙窥光
- ▪ ▪ 桶上得穴
- ▪ ▪ 黑痣
- ▪ ▪ 青粪
- ▪ ▪ 和尚皱眉
- ▪ ▪ 西瓜开花
- ▪ 第十卷
- ▪ ▪ 铜钱插壁
- ▪ ▪ 蜘蛛食卷
- ▪ ▪ 尸数椽
- ▪ ▪ 鬼推磨
- ▪ ▪ 栽赃
- ▪ ▪ 扮戏
- ▪ ▪ 瓦器灯盏
- ▪ ▪ 床被什物
- ▪ ▪ 玉枢经
- ▪ ▪ 三官经
话说同安县城中有龚昆,娶妻李氏,家最丰饶,性多悭吝。适一日岳父李长者生日,昆备礼命仆长财往贺,临行嘱道:“别物可逊他受些,此鹅决不可令他受了。”长财应诺而去。及到李长者家,长者见其礼亦喜,又问道:“官人何不自来饮酒?”长财道:“偶因俗冗,未得来贺。”长者令厨子受礼,厨子见其礼物菲薄,择其稍厚者略受一、二,遂乃受其鹅。长财不悦,恐回家主人见责,饮酒几杯,闷闷挑其筐而回。
回到近城一里外,见田中有群白鹅,长财四顾无人,乃下田拣其大者捉一只,放在鱼池尽将毛洗湿,放入笼中。谁知鹅仆者名招禄,偶回家去,在山旁撞见长财,笼中无鹅,及复来田,但见长财捉鹅放入笼中而去。招禄且叫且赶,长财并不理他,只管行去。行了一望路,偶遇招禄主人在县回来,招禄叫声:“官人,前面挑笼的盗了我家鹅,可速拿住。”其主闻知,一手扭住。长财放下,乃道:“你这些人好无礼,无故扯人何干?”主道:“你盗我鹅,还说扯你何干?”二人争闹。偶有过路众人,乃为息争道:“既是他盗的鹅,众人与你解释,可捉转入鹅群中,如即合伙,就是你的;如不合伙,相追相逐,定是他的。”长财道:“众人言之有理,可转去试试。”长财放出鹅来人于群中,众鹅见其羽皆湿,不似前样,众鹅相追相逐,并不合伙。众人皆道:“此鹅系长财的,你主仆两人何欺心如此?可捉还他。”其主被众人抢白,觉得无趣,乃将招禄大骂。招禄道:“我分明前路见他笼中无鹅,及到田时,见他捉鹅上岸,如何鹅不合伙?”心中不忿,必要明白,二人扭打。
偶值包公行经此地,见二人打闹,问是何事?二人各以其故言之。包公细看其鹅,心中思忖,说是招禄之鹅,何为不合其伙?说是长财的,他岂敢平白赖人?其中必有缘故。想得一计,叫人各自回家,带鹅县中,吩咐明早来领去。
次日,公差唤二人进衙领鹅。包公亲看,乃道:“此鹅是招禄的。”长财道:“老爷,昨日凭众人皆说是小人的,今日如何断与他去?”包公道:“你家住城中,养鹅必是粟谷;他居住城外,放在田间,所食皆草菜。鹅食粟谷,撒粪必黄;如食草菜,撒粪必青。今粪皆青,你如何混争?”长财乃道:“既说是他的,昨日为何放被群鹅之中相逐相追,不合他伙?”包公道:“你这奴才还自强辩!你将水洗其毛皆湿,众鹅见其毛不同,安有不追逐者乎?”鹅给还禄,喝左右重责长财二十板赶出。邑人闻之,一县传颂,皆称包公为神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