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经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 般若放光分第一
- ▪ 应机缘起分第二
- ▪ 资粮分第三
- ▪ 明法身分第四
- ▪ 毋骄慢分第五
- ▪ 净佛土分第六
- ▪ 尊正教分第七
- ▪ 供养给事分第八
- ▪ 住忍苦分第十
- ▪ 离寂静分第十一
- ▪ 离喜动分第十二
- ▪ 诸法如义分第十三
- ▪ 入证道分第十四
- ▪ 净上究竟分第十五
- ▪ 佛知见究竟分第十六
- ▪ 色相究竟分第十七
- ▪ 说法究竟分第十八
- ▪ 心具足分第十九
- ▪ 应如是决定分第二十
【分义】自此而后,世尊为须菩提等作最后决定语,意谓必如是而可名究竟登佛地也。心净则佛土净,若取于相,不名庄严,若取于法,亦不名庄严,必通达无我无法二义,是堪利己利他者,名真是菩萨,此是自净其土之究竟当决定者。(以下为已证得后,究竟决定者而说)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上,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注释】自此以下,世尊为大众究竟决定者而说。意谓最初决定,在先净其土,但不可执取有佛土可庄严,更不可执取有庄严之法,以立四相,则不名菩萨矣。故惟人法两空,通达实相,方可利己利他,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也。此言当净其体,为第一决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