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岳全传
- ▪ 第一回 天遣赤须龙下界 佛谪金翅鸟降凡
- ▪ 第二回 泛洪涛虬王报怨 抚孤寡员外施恩
- ▪ 第三回 岳院君闭门课子 周先生设帐授徒
- ▪ 第四回 麒麟村小英雄结义 沥泉洞老蛇怪献枪
- ▪ 第五回 岳飞巧试九枝箭 李春慨缔百年姻
- ▪ 第六回 流泉山岳飞庐墓 乱草冈牛皋剪径
- ▪ 第七回 梦飞虎徐仁荐贤 索贿赂洪先革职
- ▪ 第八回 岳飞完姻归故土 洪先纠盗劫行装
- ▪ 第九回 元帅府岳鹏举谈兵 招商店宗留守赐宴
- ▪ 第十回 大相国寺闲听评话 小校场中私抢状元
- ▪ 第十一回 周三畏遵训赠宝剑 宗留守立誓取其才
- ▪ 第十二回 夺状元枪挑小梁王 反武场放走岳鹏举
- ▪ 第十三回 昭丰镇王贵染病 牟驼冈宗泽踹营
- ▪ 第十四回 岳飞破贼酬知己 施全剪径遇良朋
- ▪ 第十五回 金兀朮兴兵入寇 陆子敬设计御敌
- ▪ 第十六回 下假书哈迷蚩割鼻 破潞安陆节度尽忠
- ▪ 第十七回 梁夫人炮炸失两狼 张叔夜假降保河间
- ▪ 第十八回 金兀朮冰冻渡黄河 张邦昌奸谋倾社稷
- ▪ 第十九回 李侍郎拚命骂番王 崔总兵进衣传血诏
- ▪ 第二十回 金营神鸟引真主 夹江泥马渡康王
- ▪ 第二十一回 宋高宗金陵即帝位 岳鹏举划地绝交情
- ▪ 第二十二回 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
- ▪ 第二十三回 胡先奉令探功绩 岳飞设计败金兵
- ▪ 第二十四回 释番将刘豫降金 献玉玺邦昌拜相
- ▪ 第二十五回 王横断桥霸渡口 邦昌假诏害忠良
- ▪ 第二十六回 刘豫恃宠张珠盖 曹荣降贼献黄河
- ▪ 第二十七回 岳飞大战爱华山 阮良水底擒兀朮
- ▪ 第二十八回 岳元帅调兵剿寇 牛统制巡湖被擒
- ▪ 第二十九回 岳元帅单身探贼 耿明达兄弟投诚
- ▪ 第三十回 破兵船岳飞定计 袭洞庭杨虎归降
- ▪ 第三十一回 穿梭镖明收虎将 苦肉计暗取康郎
- ▪ 第三十二回 牛皋酒醉破番兵 金节梦虎谐婚匹
- ▪ 第三十三回 刘鲁王纵子行凶 孟邦杰逃灾遇友
- ▪ 第三十四回 掘陷坑吉青被获 认兄弟张用献关
- ▪ 第三十五回 九宫山解粮遇盗 樊家庄争鹿招亲
- ▪ 第三十六回 何元庆两番被获 金兀朮五路进兵
- ▪ 第三十七回 五通神显灵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头山
- ▪ 第三十八回 解军粮英雄归宋室 下战书福将进金营
- ▪ 第三十九回 祭帅旗奸臣代畜 挑华车勇士遭殃
- ▪ 第四十回 杀番兵岳云保家属 赠赤免关铃结义兄
- ▪ 第四十一回 巩家庄岳云聘妇 牛头山张宪救主
- ▪ 第四十二回 打碎免战牌岳公子犯令 挑死大王子韩彦直冲营
- ▪ 第四十三回 送客将军双结义 赠囊和尚泄天机
- ▪ 第四十四回 梁夫人击鼓战金山 金兀朮败走黄天荡
- ▪ 第四十五回 掘通老鹳河兀朮逃生 迁都临安郡岳飞归里
- ▪ 第四十六回 兀朮施恩养秦桧 苗傅衔怨杀王渊
- ▪ 第四十七回 擒叛臣虎将勤王 召良帅贤后赐旗
- ▪ 第四十八回 杨景梦传杀手锏 王佐计设金兰宴诗曰:
- ▪ 第四十九回 杨钦暗献地理图 世忠计破藏金窟
- ▪ 第五十回 打酒坛福将遇神仙 探君山元戎遭厄难
- ▪ 第五十一回 志火牛冲敌阵 祖赠宝破妖人
- ▪ 第五十二回 成方较锤结义 戚统制暗箭报仇
- ▪ 第五十三回 岳元帅大破五方阵 杨再兴误走小商河
- ▪ 第五十四回 贬九成秦桧弄权 送钦差汤怀自刎
- ▪ 第五十五回 陆殿下单身战五将 王统制断臂假降金
- ▪ 第五十六回 述往事王佐献图 明邪正曹宁找父
- ▪ 第五十七回 演钩连大破连环马 射箭书潜避铁浮陀
- ▪ 第五十八回 再放报仇箭戚方殒命 大破金龙阵关铃逞能
- ▪ 第五十九回 召回兵矫诏发金牌 详恶梦禅师赠偈语
- ▪ 第六十回 勘冤狱周三畏挂冠 探囹圄张总兵死义
- ▪ 第六十一回 东窗下夫妻设计 风波亭父子归神
- ▪ 第六十二回 韩家庄岳雷逢义友 七宝镇牛通闹酒坊诗曰:
- ▪ 第六十三回 兴风浪忠魂显圣 投古井烈女殉身
- ▪ 第六十四回 诸葛梦里授兵书 欧阳狱中施巧计
- ▪ 第六十五回 小兄弟偷祭岳王坟 吕巡检贪赃闹乌镇
- ▪ 第六十六回 牛公子直言触父 柴娘娘恩义待仇
- ▪ 第六十七回 赵王府莽汉闹新房 问月庵兄弟双配匹
- ▪ 第六十八回 通智取尽南关 岳霆途遇众好汉
- ▪ 第六十九回 打擂台同祭岳王坟 愤冤情哭诉潮神庙
- ▪ 第七十回 灵隐寺进香疯僧游戏 众安桥行刺义士捐躯
- ▪ 第七十一回 苗王洞岳霖入赘 东南山何立见佛
- ▪ 第七十二回 黑蛮龙提兵祭岳坟 秦丞相嚼舌归阴府
- ▪ 第七十三回 胡梦蝶醉后吟诗游地狱 金兀朮三曹对案再兴兵
- ▪ 第七十四回 赦罪封功御祭岳王坟 勘奸定罪正法栖霞岭
- ▪ 第七十五回 万人口张俊应誓 杀奸属王彪报仇
- ▪ 第七十六回 普风师宝珠打宋将 诸葛锦火箭破蛇龙
- ▪ 第七十七回 山狮驼兵阻界山 杨继周力敌番将
- ▪ 第七十八回 黑风珠四将丧命 白龙带伍连遭擒
- ▪ 第七十九回 施岑收服乌灵圣母 牛皋气死完颜兀朮
- ▪ 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项加封 证因果大鹏归位
诗曰:
胡马南来宋社墟,夹江夜走有神驹。
临安事业留青史,莫负中兴守一隅。
上回已讲到了宋康王泥马渡过夹江,在崔府君庙内躲在神厨里睡觉。此回却先说那夹江这里,却正是磁州丰丘县所属地方。那丰丘县的县主,姓都名宽。那一夜三更时候,忽然坐起堂来,有几个随衙值宿的快班衙役连忙掌起灯来,宅门上发起梆来。老爷坐了堂,旁边转过一个书吏,到案前禀道:“半夜三更,不知老爷升堂,有何紧急公事?”都宽道:“适才本县睡梦之中见一神人,自称是崔府君,说有真主在他庙内,叫本县速去接驾。你可知崔府君庙在于何处?”书吏道:“老爷思念皇上,故有此梦,况小吏实不知何处有崔府君庙。”都宽又问众衙役:“你们可有晓得崔府君庙的么?”众人俱回禀不晓得。都宽流下泪来道:“国无帝主,民不聊生,如何是好!”回过头来,叫声门子:“拿茶来我吃!”
门子答应,走到茶房。那茶夫姓蔡名茂,听得县主升堂,连忙起来,正在扇茶。门子叫道:“老蔡,快拿茶来,老爷等着来吃哩!”蔡茂道:“快了,快了!就滚了。半夜三更,为什么寂天寞地坐起堂来,也要叫人来得及的!’门子道:“真正好笑!老爷一些事也没有,做了一个梦,就吵得满堂不得安稳。”蔡茂道:“做了甚么梦,就坐起堂来?”门子道:“说是梦见什么崔府君,叫他去接驾。如今要查那崔府君庙在那里?又没人晓得,此时还坐在堂上出眼泪,你道好笑不好笑?”蔡茂道:“崔府君庙,我倒晓得。只是按什么驾,真正是梦魔。”一面说,一面泡了一碗茶递与门子,又吩咐道:“你不要七搭八搭,说我晓得的,意这些烦恼。等他吃了茶,好进去睡。”
门子笑着,一直走到堂上,送上茶去吃。都宽一面吃茶,一面看那门子只管忍笑不住,都宽喝道:“你这奴才,有什么好笑!”扯起签来要打。门子慌忙禀道:“不是小的敢笑,那崔府君庙,茶夫晓得,却叫小人不要说。”都宽道:“快去叫他来!”门子奔进茶房里来,埋怨蔡茂道:“都是你叫我不要说,几乎连累我打。如今老爷叫你,快些去!”蔡茂倒吃了一惊,鹘鹘突突来到堂上跪下。都宽道:“该打的奴才!你既晓得崔府君庙,如何叫门子不要说?快些讲来,却在何处?”蔡茂禀道:“非是小人叫门子不要说,崔府君庙是有一个,只是清净荒凉得紧。恐怕不是这个崔府君庙,所以不敢说。”都宽道:“你且说来!”蔡茂禀道:“小人祖居,近在夹江边。离夹江五六里,有个崔府君庙,却是倒塌不堪的,所以说不是这个庙。或者城里地方,另有别个崔府君庙,也未可知。明早老爷着保甲查问,自然就晓得了。”都宽道:“神明说是江中逃难,衣服俱湿。今既近江,一定就是这个崔府君庙,快叫备马掌灯!”又命门子到里边取出一副袍帽靴袜,忙忙碌碌的乱了一会,带了从人,叫茶夫引路,来到城门边,已经天明。出了城,一路望着夹江口而来。不一时,蔡茂指着一带茂林道:“禀老爷,这林边就是崔府君庙。”老爷吩咐:“尔等俱在庙外候着,不许高声!”只带了一个门子,把庙门用力一推,那靠门的石小,竟推开了。走到里边,并无影响。殿上亦无人迹,殿后俱是荒地。老爷叫门子:“把神厨帐幔掀起来我看,可是这位神圣?”那门子不掀犹可,将帐幔一掀,不打紧,只见两根雉尾摇动,吓得魂不附体,大叫:“老爷,有个妖怪在内!”这一声喊,早惊醒了康王。康王一手把腰刀拔出,捏在手中,跳出神厨,喝声:“谁敢近前?”都宽跪下道:“主公系是何人?不必惊慌,臣是来接驾的。”康王道:“孤乃康王赵构,排行九殿下,在金营逃出,幸得神道显灵,将泥马渡孤过江。你是何人?如何说是来接驾的?”都宽道:“臣乃磁州丰丘知县都宽,蒙神明梦中指点,命臣到此接驾。”康王大喜道:“虽是神圣有灵,也难得卿家忠义!”都宽叫门子唤进从人,进上衣服。康王更换了湿衣,齐出庙门。都觉将马牵过来,扶康王上了马,自己却同众人步行跟随,一路进城。
到了县中,在大堂上坐定,重新参见了。一面送酒饭,一面准备兵马守城。康王便问:“这里有多少兵马?”都宽禀说:“只有马兵三百,步兵三百。”康王道:“倘然金兵追来,如何处置?”都宽道:“主公可发令旨,召取各路兵马;张挂榜文,招集四方豪杰。人心思宋,自然闻风而至。”正在商议,忽报:“王元帅带兵三千,前来保驾,未奉圣旨,不敢进见。”康王道:“快去与孤家宣进来!”军士到城外传旨。王渊进城,来到县堂上朝见,君臣大哭一番。命王渊坐了,问道:“卿家如何得知孤家在此?”王渊道:“臣于数目前梦一神人,自称东汉崔子玉,托梦叫臣到此保驾。不意主公果然在此。”正说间,又报:“有金陵张大元帅带兵五千,前来保驾,在城外候旨。”康王道:“快宣进来!”张所进城朝见毕,奏说:“崔府君托梦,叫臣保驾。不意王元帅已先到此。”两个又见了礼,各各赐坐。
康王看那王渊一表非凡;张所年已七十多岁,尚是威风凛凛,好生欢喜,便问:“二卿,此处地方褊小,城低兵少,倘金兵到来,如何迎敌?”王渊道:“二帝北辕,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愿主公驾回汴京,明正大位,号召四方,以图恢复。”张所道:“汴京已被金兵残破,况有奸臣张邦昌卖国,守在那里,其心不测,不宜轻往。金陵乃祖宗受命之地,况在四方之中,便于漕运,可以建都。”康王准奏,择日起身,往金陵进发。一路上州官、县官俱各进送粮食供给。旧时臣子闻知,皆来保驾。
到了金陵,权在鸿庆宫驻跸,诸臣依次朝见。有众大臣进上冠冕法服,即于五月初一日,即位于南京,庙号高宗皇帝。改元建炎,大赦天下。发诏播告天下,召集四方勤王兵马。数日之间,有那赵鼎、田思中。李纲、宗泽并各路节度使、各总兵俱来护驾勤王。又遣官往各路催取粮草。各路闻风,也渐渐起行,解送粮米接应。内中来了一位清官,却是汤阴县徐仁,听见新君即位,偏偏遇着这等年岁,斗米升珠的时候,县主亲自下乡,催比粮米;又劝谕富户乡绅各各输助,凑足了一千担,亲自解送。一路上克俭克勤,到了金陵,吩咐众人将粮车在空地上停住。走到辕门上,见了中军官道:“汤阴县解送粮米到此,相烦禀复。”中军道:“帅爷此时有事,不便通报。”徐仁道:“此乃一桩大事。相烦,相烦。”中军道:“我的事也不少!”徐仁听见,就会意了,便叫家人取个封简,称了六钱银子,封好了,复身进来,对着中军陪笑道:“些须薄敬,幸乞笑纳。帅爷那里,万望周全。”中军接在手中,觉得轻飘飘的,就是赤金,也值不得几何,便把那封筒望地下一掷,道:“不中抬举的!”竟掇转身进去,全不睬着。
徐仁拾了封筒道:“怪不得朝廷受了苦楚!不要说是奸臣坐了大位,就是一个中军尚然如此可恶!难道我到了这里,罢了不成?也罢,做我不着,没有你这中军,看我见行元帅也不?”就在马鞍边抽出马鞭来,将鼓乱敲。里边王元帅听得击鼓,忙坐公堂,叫旗牌出去查问,是何人击鼓。旗牌官出来问明,进去报与元帅。元帅道:“传进来!”旗牌答应一声:“吓!”就走出辕门道:“大老爷传汤阴县进见。”徐仁不慌不忙,走至阶下,躬身禀说:“汤阴知县徐仁,参见大老爷,特送粮米一千到此。”遂将手本呈上。王元帅看了大喜,便道:“难为贵县了!但是解粮虽是大事,应该着中军进禀,不该擅自击鼓。幸本帅知道你是个清官,倘若别人,岂不罪及于汝?”徐仁道:“那中军因卑职送他六钱银子嫌轻,掷在地下,不肯与卑职传禀。卑职情急了,为此斗胆击鼓,冒犯虎威,求元帅恕罪!”王元帅道:“有这等事!”吩咐:“把中军绑去砍了!”两边答应一声:“吓!”即时把中军拿下。徐仁慌忙跪下禀道:“若杀了他,卑职结深了冤仇,报不清了,还求大老爷开恩!”元帅道:“贵县请起。既是贵县讨饶,免了死罪。”喝叫左右:“重责四十棍,赶出辕门!”又叫左右取过白银五十两,给与徐仁道:“送与贵县,以作路费。”徐仁拜谢,辞了元帅,出了辕门,上马而去。
王元帅忽然想起一事,忙叫旗牌:“快去与我请徐县官转来!”旗牌那只耳朵原有些背的,错听做拿徐县官转来,正要中军官出气,就怒烘烘的出了辕门,飞跑赶上来,大叫:“徐知县慢走!大老爷叫拿你转去!”就一把抓住。那件圆领本来旧的,不经扯,一扯就扯破了半边。徐仁大怒,就跑马转来,进了辕门,也不等传令,下了马,一直走到大堂上,把纱帽除了来,望元帅案前掼去。那元帅倒吃了一惊,便问:“贵县为何如此!”徐仁道:“卑职吃辛吃苦,解粮前来,就承赐了这点路费也不为过。为何叫旗牌赶上来拿我,把我这件圆领扯破半件,拦路出丑?还要这顶纱帽做什么?”元帅听了大怒,叫旗牌喝问道:“本院叫你去请徐县主,为何扯破他的圆领?”旗牌连连叩头道:“小的该死!小的耳朵实在有病,听错了,只道大老爷叫小的拿他转来。他的马走得快,小的着了急,轻轻一把,不道这件圆领不经扯,竟扯破了。”元帅大怒道:“小事犹可,倘若军情大事,难道也听错得的么?”叫左右:“绑去砍了!”徐仁暗想:“原来是他听错了,何苦害他一条性命。”只得走上来将纱帽戴好了,跪下禀道:“既是偶然听错,非出本心。人命重大,望乞开恩!”元帅道:“又是贵县讨饶,造化这狗头。”吩咐放绑,重责四十棍,赶出辕门。左右答应一声:“吓!”把旗牌就打了四十棍,赶出辕门而去。
这里元帅叫:“贵县请起!本帅请贵县转来,非为别事。本帅久闻当年贵县有个岳飞,如今怎样了?贵县必知详细,故特请资县回来问个明白。”徐仁道:“禀复元帅,这岳飞只因在武场内挑死了小梁王,功名不就。后来复在南薰门力剿太行大盗,皇上只封他为承信郎,他不肯就职。现今闲住在家,务农养亲。”元帅道:“既如此,敢屈贵县在驿馆中暂宿一宵,等待明早同去见驾,保举岳飞,聘他前来共扶社稷何如?”徐仁道:“若得大老爷保举,庶不负了他一生才学。”当时元帅就着人送徐知县往驿馆中去,又送酒饭并新纱帽圆领,反添了一双朝靴。徐仁收了,好不快活。一夜无事。
次日清晨,王元帅引了徐仁同到午门。元帅进朝奏道:“有相州汤阴县徐仁解粮到此,臣问及当年岳飞现在汤阴,此人果有文武全才,堪为国家梁栋,臣愿陛下聘他前来共扶社稷。为此引徐仁在午门候旨,伏乞圣裁!”高宗闻奏,便道:“当年岳飞枪桃小梁王,散了武场。又协同宗留守除了金刀王善,果有大功。奈父王专听了张邦昌,以致沉埋贤士。孤家久已晓得,可宣徐仁上殿听旨。”徐仁随奉旨上殿,朝见已毕。高宗道:“那岳贤士,朕已久知他有文武全才,只为奸臣蒙蔽,不得重用。今联欲聘他前来同扶王室。孤家初登大宝,不能远出,卿可代朕一行。”随即传旨,将诏书一道并聘岳飞的礼物交与徐仁,又赐了徐仁御酒三杯。徐仁吃了,谢恩出朝,一径回汤阴来聘请岳飞。按下慢表。
且说那岳飞自从遇见了施全之后,一向回到家中,习练武艺。不想其年瘟疫盛行,王员外、安人相继病亡。汤员外夫妻两个前来送丧,亦染了疫症,双双去世。又遇着旱荒,米粮腾贵。那牛皋吃惯了的人,怎熬得清淡,未免做些不公不法的事。牛安人戒饬不住,一口气气死了。
单有那岳家母子夫妻,苦守清贫,甚是凄凉。岳大爷一日正在书房看书,偶然在书中拣出一张命书。那星士批着:“二十三岁,必当大发。”岳大爷暗想:“古人说的‘命之理微,’这些星相之流,不过一派胡言,骗人财物而已。”正在嗟叹,只见娘子送进茶来,叫声:“相公,‘达人知命君子固穷’。看你愁眉不展,却为何来?”岳大爷道:“我适才翻出一张命书,算我二十三岁必当大发,今正交此运,发在那里?况当此年荒岁歉,如何是好!”李氏娘子劝道:“时运未来君且守,困龙亦有上天时。”岳大爷道:“虽如此说,叫我等到几时?”
正说之间,姚氏安人偶在书房门口走过,听见了,便走进书房。夫妻二人起身迎接,安人坐定,便道:“我儿,你时运未来,怎么反在此埋怨媳妇,是河道理?”岳飞急忙跪下禀道:“母亲,孩儿只为目下困守,偶然翻着命书,故尔烦恼,怎肯埋怨媳妇?”话还未说完,岳云从馆中回来,不见母亲,寻到书房里来,看见父亲跪着,他也来跪在父亲后边。安人看见七岁孙儿跪在地下,心下不安,真个是孝顺还生孝顺子,便叫岳云起来。岳云道:“爹爹起来了,孙儿才起来。”安人即叫岳飞起来,就带了媳妇孙儿,一同出书房去了。
岳飞独自一个在书房内,想道:“昔日恩师叫我不可把学业荒废了。今日无事,不妨到后边备取枪马,往外边去练习一番,有何不可?”岳大爷即便提着枪,牵着马,出门来到空场上。正要练枪,忽见那边众兄弟俱各全身甲胄,牵着马,说说笑笑而来。岳大爷叹道:“我几次劝他们休取那无义之财,今番必定又去干那勾当了!待我问他们一声看是如何。”便叫声:“众兄弟何往?”众人俱不答应,只有牛皋应道:“大哥,只为‘饥寒’二字难忍!”岳大爷道:“昔日邵康节先生有言:‘为人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王贵接口道:“大哥虽说得是,但是兄弟想这几日无饭吃、没衣穿,却不道‘正而不足’,不若‘邪而有余’。”岳大爷听了,便道:“兄弟们不听为兄之言,此去若得了富贵,也不要与我岳飞相见;倘若被人拿去,也不要说出岳飞来!”便将手中这枪,在地下划了一条断纹,叫声:“众兄弟,为兄的从此与你们划地断义,各自努力罢了!”众人道:“也顾不得这许多,且图目下,再作道理。”竟各自上马,一齐去了。正是:
本是同林鸟,分飞竟失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又诗曰:
结义胜关张,岂期中道绝?
情深不忍抛,无言泪成血!
岳大爷看见这般光影,眼中流下泪来,也无心操演枪马,牵马提枪,回转家中。到了中堂,放声大哭起来。姚安人听见,走出来喝道:“畜生!做娘的方才说了你几句,你敢怀恨悲啼么?”岳大爷道:“孩儿怎敢!只为一班兄弟们所为非礼,孩儿几次劝他们不转,今日与他们划地断义。回来想起,舍不得这些兄弟,故尔悲伤。”安人道:“人各有志,且自由他们罢了。”
母子二人正在谈论,忽听得叩门声急,岳飞道:“母亲且请进去,待孩儿出去看来。”即走到外边,把门开了。只见一个人头戴便帽,身穿便衣,脚登快靴,肩上背着一个黄包袱,气喘吁吁走进门来,竟一直走到中堂。岳大爷细看那人,二十以上年纪,圆脸无须,却不认得是何人,又不知到此何事?直待到: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毕竟不知此人是谁,到此何干,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