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志异
- ▪ 自序
- ▪ 卷一
- ▪ ▪ 咬鬼
- ▪ ▪ 捉狐
- ▪ ▪ 荞中怪
- ▪ ▪ 宅妖
- ▪ ▪ 犬奸
- ▪ ▪ 雹神
- ▪ ▪ 僧孽
- ▪ ▪ 考城隍
- ▪ ▪ 耳中人
- ▪ ▪ 尸变
- ▪ ▪ 喷水
- ▪ ▪ 瞳人语
- ▪ ▪ 画壁
- ▪ ▪ 山魈
- ▪ ▪ 王六郎
- ▪ ▪ 偷桃
- ▪ ▪ 种梨
- ▪ ▪ 劳山道士
- ▪ ▪ 长清僧
- ▪ ▪ 蛇人
- ▪ ▪ 斫蟒
- ▪ ▪ 真定女
- ▪ ▪ 狐嫁女
- ▪ ▪ 娇娜
- ▪ ▪ 妖术
- ▪ ▪ 野狗
- ▪ ▪ 三生
- ▪ ▪ 狐入瓶
- ▪ ▪ 蛇癖
- ▪ ▪ 鬼哭
- ▪ ▪ 焦螟
- ▪ ▪ 叶生
- ▪ ▪ 四十千
- ▪ ▪ 王兰
- ▪ ▪ 鹰虎神
- ▪ ▪ 成仙
- ▪ ▪ 新郎
- ▪ ▪ 灵官
- ▪ ▪ 王成
- ▪ ▪ 青凤
- ▪ ▪ 画皮
- ▪ ▪ 贾儿
- ▪ 卷二
- ▪ ▪ 林四娘
- ▪ ▪ 阿宝
- ▪ ▪ 九山王
- ▪ ▪ 遵化署狐
- ▪ ▪ 张诚
- ▪ ▪ 汾州狐
- ▪ ▪ 巧娘
- ▪ ▪ 吴令
- ▪ ▪ 红玉
- ▪ ▪ 龙
- ▪ ▪ 金世成
- ▪ ▪ 董生
- ▪ ▪ 龁石
- ▪ ▪ 猪婆龙
- ▪ ▪ 某公
- ▪ ▪ 庙鬼
- ▪ ▪ 陆判
- ▪ ▪ 婴宁
- ▪ ▪ 地震
- ▪ ▪ 海公子
- ▪ ▪ 丁前溪
- ▪ ▪ 张老相公
- ▪ ▪ 聂小倩
- ▪ ▪ 义鼠
- ▪ ▪ 小官人
- ▪ ▪ 水莽草
- ▪ ▪ 造畜
- ▪ ▪ 凤阳士人
- ▪ ▪ 口技
- ▪ ▪ 耿十八
- ▪ ▪ 珠儿
- ▪ ▪ 胡四姐
- ▪ ▪ 祝翁
- ▪ ▪ 快刀
- ▪ ▪ 狐联
- ▪ ▪ 侠女
- ▪ ▪ 酒友
- ▪ ▪ 潍水狐
- ▪ ▪ 莲香
- ▪ 卷三
- ▪ ▪ 江中
- ▪ ▪ 金陵女子
- ▪ ▪ 鲁公女
- ▪ ▪ 道士
- ▪ ▪ 汤公
- ▪ ▪ 胡氏
- ▪ ▪ 戏术
- ▪ ▪ 阎罗
- ▪ ▪ 丐僧
- ▪ ▪ 伏狐
- ▪ ▪ 苏仙
- ▪ ▪ 李伯言
- ▪ ▪ 黄九郎
- ▪ ▪ 连琐
- ▪ ▪ 单道士
- ▪ ▪ 白于玉
- ▪ ▪ 夜叉国
- ▪ ▪ 小髻
- ▪ ▪ 泥鬼
- ▪ ▪ 西僧
- ▪ ▪ 老饕
- ▪ ▪ 连城
- ▪ ▪ 霍生
- ▪ ▪ 汪士秀
- ▪ ▪ 商三官
- ▪ ▪ 于江
- ▪ ▪ 犬灯
- ▪ ▪ 小二
- ▪ ▪ 刘海石
- ▪ ▪ 谕鬼
- ▪ ▪ 庚娘
- ▪ ▪ 宫梦弼
- ▪ ▪ 鸲鹆
- ▪ ▪ 狐妾
- ▪ ▪ 雷曹
- ▪ ▪ 赌符
- ▪ ▪ 阿霞
- ▪ ▪ 毛狐
- ▪ ▪ 翩翩
- ▪ ▪ 黑兽
- ▪ ▪ 番僧
- ▪ ▪ 李司鉴
- ▪ ▪ 五羖大夫
- ▪ ▪ 梦别
- ▪ ▪ 蛰龙
- ▪ 卷四
- ▪ ▪ 捉鬼射狐
- ▪ ▪ 双灯
- ▪ ▪ 余德
- ▪ ▪ 杨千总
- ▪ ▪ 瓜异
- ▪ ▪ 青梅
- ▪ ▪ 罗刹海市
- ▪ ▪ 田七郎
- ▪ ▪ 公孙九娘
- ▪ ▪ 促织
- ▪ ▪ 保住
- ▪ ▪ 蛙曲
- ▪ ▪ 库官
- ▪ ▪ 土地夫人
- ▪ ▪ 狐谐
- ▪ ▪ 姊妹易嫁
- ▪ ▪ 续黄粱
- ▪ ▪ 辛十四娘
- ▪ ▪ 胡相公
- ▪ ▪ 秀才驱怪
- ▪ ▪ 柳秀才
- ▪ ▪ 念秧
- ▪ ▪ 水灾
- ▪ ▪ 诸城某甲
- ▪ ▪ 酆都御史
- ▪ ▪ 产龙
- ▪ ▪ 龙无目
- ▪ ▪ 龙取水
- ▪ ▪ 雨钱
- ▪ ▪ 妾杖击贼
- ▪ ▪ 小猎犬
- ▪ ▪ 棋鬼
- ▪ ▪ 白莲教
- ▪ ▪ 蹇偿债
- ▪ ▪ 头滚
- ▪ ▪ 鬼作筵
- ▪ ▪ 鼠戏
- ▪ ▪ 泥书生
- ▪ ▪ 寒月芙蕖
- ▪ ▪ 酒狂
- ▪ 卷五
- ▪ ▪ 上仙
- ▪ ▪ 侯静山
- ▪ ▪ 钱流
- ▪ ▪ 郭生
- ▪ ▪ 鸦头
- ▪ ▪ 酒虫
- ▪ ▪ 木雕人
- ▪ ▪ 封三娘
- ▪ ▪ 狐梦
- ▪ ▪ 布客
- ▪ ▪ 农人
- ▪ ▪ 绿衣女
- ▪ ▪ 章阿端
- ▪ ▪ 馎饦媪
- ▪ ▪ 金永年
- ▪ ▪ 孝子
- ▪ ▪ 狮子
- ▪ ▪ 花姑子
- ▪ ▪ 武孝廉
- ▪ ▪ 西湖主
- ▪ ▪ 阎王
- ▪ ▪ 土偶
- ▪ ▪ 长治女子
- ▪ ▪ 义犬
- ▪ ▪ 鄱阳神
- ▪ ▪ 伍秋月
- ▪ ▪ 莲花公主
- ▪ ▪ 黎氏
- ▪ ▪ 荷花三娘子
- ▪ ▪ 骂鸭
- ▪ ▪ 柳氏子
- ▪ ▪ 金生色
- ▪ ▪ 彭海秋
- ▪ ▪ 窦氏
- ▪ ▪ 梁彦
- ▪ ▪ 龙肉
- ▪ ▪ 武技
- ▪ ▪ 小人
- ▪ ▪ 秦生
- ▪ ▪ 堪舆
- ▪ ▪ 阳武侯
- ▪ ▪ 赵城虎
- ▪ ▪ 螳螂捕蛇
- ▪ 卷六
- ▪ ▪ 聂政
- ▪ ▪ 冷生
- ▪ ▪ 大人
- ▪ ▪ 潞令
- ▪ ▪ 刘亮采
- ▪ ▪ 豢蛇
- ▪ ▪ 马介甫
- ▪ ▪ 吴门画工
- ▪ ▪ 狼
- ▪ ▪ 魁星
- ▪ ▪ 厍将军
- ▪ ▪ 美人首
- ▪ ▪ 绛妃
- ▪ ▪ 河间生
- ▪ ▪ 云翠仙
- ▪ ▪ 跳神
- ▪ ▪ 大力将军
- ▪ ▪ 白莲教
- ▪ ▪ 颜氏
- ▪ ▪ 杜翁
- ▪ ▪ 小谢
- ▪ ▪ 缢鬼
- ▪ ▪ 林氏
- ▪ ▪ 胡大姑
- ▪ ▪ 细侯
- ▪ ▪ 蕙芳
- ▪ ▪ 萧七
- ▪ ▪ 乱离二则
- ▪ ▪ 菱角
- ▪ ▪ 饿鬼
- ▪ ▪ 考弊司
- ▪ ▪ 阎罗
- ▪ ▪ 向杲
- ▪ ▪ 董公子
- ▪ ▪ 周三
- ▪ ▪ 鸽异
- ▪ ▪ 狐惩淫
- ▪ ▪ 山市
- ▪ ▪ 江城
- ▪ ▪ 孙生
- ▪ ▪ 八大王
- ▪ ▪ 铁布衫法
- ▪ ▪ 山神
- ▪ ▪ 雷公
- ▪ ▪ 戏缢
- ▪ 卷七
- ▪ ▪ 牛成章
- ▪ ▪ 宦娘
- ▪ ▪ 阿绣
- ▪ ▪ 牛□
- ▪ ▪ 金姑夫
- ▪ ▪ 小翠
- ▪ ▪ 金和尚
- ▪ ▪ 商妇
- ▪ ▪ 禄数
- ▪ ▪ 阎罗宴
- ▪ ▪ 役鬼
- ▪ ▪ 龙戏蛛
- ▪ ▪ 鬼津
- ▪ ▪ 细柳
- ▪ ▪ 罗祖
- ▪ ▪ 沂水秀才
- ▪ ▪ 杨疤眼
- ▪ ▪ 梓潼令
- ▪ ▪ 赤字
- ▪ ▪ 刘姓
- ▪ ▪ 邵九娘
- ▪ ▪ 阎罗薨
- ▪ ▪ 颠道人
- ▪ ▪ 巩仙
- ▪ ▪ 二商
- ▪ ▪ 梅女
- ▪ ▪ 郭秀才
- ▪ ▪ 死僧
- ▪ ▪ 阿英
- ▪ ▪ 橘树
- ▪ ▪ 青娥
- ▪ ▪ 镜听
- ▪ ▪ 仙人岛
- ▪ ▪ 胡四娘
- ▪ ▪ 僧术
- ▪ ▪ 柳生
- ▪ ▪ 冤狱
- ▪ ▪ 鬼令
- ▪ ▪ 甄后
- ▪ 卷八
- ▪ ▪ 某乙
- ▪ ▪ 钱卜巫
- ▪ ▪ 姚安
- ▪ ▪ 采薇翁
- ▪ ▪ 鞠乐如
- ▪ ▪ 画马
- ▪ ▪ 局诈
- ▪ ▪ 三朝元老
- ▪ ▪ 钟生
- ▪ ▪ 鬼妻
- ▪ ▪ 夏雪
- ▪ ▪ 周克昌
- ▪ ▪ 梦狼
- ▪ ▪ 象
- ▪ ▪ 负尸
- ▪ ▪ 紫花和尚
- ▪ ▪ 嫦娥
- ▪ ▪ 褚生
- ▪ ▪ 盗户
- ▪ ▪ 鸿
- ▪ ▪ 霍女
- ▪ ▪ 司文郎
- ▪ ▪ 丑狐
- ▪ ▪ 吕无病
- ▪ ▪ 崔猛
- ▪ ▪ 化男
- ▪ ▪ 禽侠
- ▪ ▪ 诗谳
- ▪ ▪ 鹿衔草
- ▪ ▪ 小棺
- ▪ ▪ 邢子仪
- ▪ ▪ 李生
- ▪ ▪ 陆押官
- ▪ ▪ 蒋太史
- ▪ ▪ 邵士梅
- ▪ ▪ 顾生
- ▪ ▪ 医术
- ▪ ▪ 藏虱
- ▪ ▪ 夜明
- ▪ ▪ 陈锡九
- ▪ ▪ 放蝶
- ▪ ▪ 男生子
- ▪ ▪ 黄将军
- ▪ 卷九
- ▪ ▪ 张贡士
- ▪ ▪ 元宝
- ▪ ▪ 牧竖
- ▪ ▪ 沅俗
- ▪ ▪ 药僧
- ▪ ▪ 蛤(此名寄生)
- ▪ ▪ 陵县狐
- ▪ ▪ 邵临淄
- ▪ ▪ 郭安
- ▪ ▪ 安期岛
- ▪ ▪ 于去恶
- ▪ ▪ 狂生
- ▪ ▪ 凤仙
- ▪ ▪ 武夷
- ▪ ▪ 岳神
- ▪ ▪ 张不量
- ▪ ▪ 佟客
- ▪ ▪ 爱奴
- ▪ ▪ 小梅
- ▪ ▪ 于中丞
- ▪ ▪ 绩女
- ▪ ▪ 抽肠
- ▪ ▪ 王子安
- ▪ ▪ 农妇
- ▪ ▪ 金陵乙
- ▪ ▪ 张鸿渐
- ▪ ▪ 太医
- ▪ ▪ 折狱
- ▪ ▪ 义犬
- ▪ ▪ 杨大洪
- ▪ ▪ 查牙山洞
- ▪ ▪ 云萝公主
- ▪ ▪ 鸟语
- ▪ ▪ 皂隶
- ▪ ▪ 牛飞
- ▪ ▪ 刁姓
- ▪ ▪ 红毛毡
- ▪ ▪ 富翁
- ▪ ▪ 天宫
- ▪ ▪ 乔女
- ▪ ▪ 单父宰
- ▪ ▪ 孙必振
- ▪ ▪ 研石
- ▪ ▪ 大鼠
- ▪ ▪ 刘夫人
- ▪ ▪ 王司马
- ▪ ▪ 澂俗
- ▪ ▪ 辽阳军
- ▪ ▪ 邑人
- ▪ 卷十
- ▪ ▪ 王货郎
- ▪ ▪ 罢龙
- ▪ ▪ 贾奉雉
- ▪ ▪ 胭脂
- ▪ ▪ 阿纤
- ▪ ▪ 瑞云
- ▪ ▪ 仇大娘
- ▪ ▪ 龙飞相公
- ▪ ▪ 珊瑚
- ▪ ▪ 五通
- ▪ ▪ 申氏
- ▪ ▪ 恒娘
- ▪ ▪ 葛巾
- ▪ ▪ 真生
- ▪ ▪ 布商
- ▪ ▪ 彭二挣
- ▪ ▪ 何仙
- ▪ ▪ 曹操冢
- ▪ ▪ 神女
- ▪ ▪ 湘裙
- ▪ ▪ 三生
- ▪ ▪ 长亭
- ▪ ▪ 席方平
- ▪ ▪ 素秋
- ▪ 卷十一
- ▪ ▪ 于子游
- ▪ ▪ 汪可受
- ▪ ▪ 书痴
- ▪ ▪ 张氏妇
- ▪ ▪ 冯木匠
- ▪ ▪ 黄英
- ▪ ▪ 齐天大圣
- ▪ ▪ 任秀
- ▪ ▪ 大蝎
- ▪ ▪ 外国人
- ▪ ▪ 拆楼人
- ▪ ▪ 牛犊
- ▪ ▪ 蚰蜓
- ▪ ▪ 青蛙神
- ▪ ▪ 晚霞
- ▪ ▪ 白秋练
- ▪ ▪ 王者
- ▪ ▪ 陈云牺
- ▪ ▪ 司札吏
- ▪ ▪ 司训
- ▪ ▪ 织成
- ▪ ▪ 竹青
- ▪ ▪ 段氏
- ▪ ▪ 狐女
- ▪ ▪ 王大
- ▪ ▪ 男妾
- ▪ ▪ 黑鬼
- ▪ ▪ 衢州三怪
- ▪ ▪ 乐仲
- ▪ ▪ 香玉
- ▪ ▪ 三仙
- ▪ ▪ 鬼隶
- ▪ ▪ 王十
- ▪ ▪ 大男
- ▪ ▪ 韦公子
- ▪ ▪ 石清虚
- ▪ ▪ 曾友于
- ▪ ▪ 嘉平公子
- ▪ ▪ 某甲
- ▪ 卷十二
- ▪ ▪ 鸟使
- ▪ ▪ 李八缸
- ▪ ▪ 周生
- ▪ ▪ 老龙船户
- ▪ ▪ 太原狱
- ▪ ▪ 房文淑
- ▪ ▪ 秦桧
- ▪ ▪ 一员官
- ▪ ▪ 公孙夏
- ▪ ▪ 二班
- ▪ ▪ 博兴女
- ▪ ▪ 苗生
- ▪ ▪ 毛大福
- ▪ ▪ 浙东生
- ▪ ▪ 土化兔
- ▪ ▪ 雹神
- ▪ ▪ 乩仙
- ▪ ▪ 蝎客
- ▪ ▪ 鸮鸟
- ▪ ▪ 古瓶
- ▪ ▪ 元少先生
- ▪ ▪ 青城妇
- ▪ ▪ 杜小雷
- ▪ ▪ 车夫
- ▪ ▪ 新郑讼
- ▪ ▪ 李象先
- ▪ ▪ 薛慰娘
- ▪ ▪ 田子成
- ▪ ▪ 王桂庵
- ▪ ▪ 寄生(附)
- ▪ ▪ 褚遂良
- ▪ ▪ 刘全
- ▪ ▪ 姬生
- ▪ ▪ 果报
- ▪ ▪ 韩方
- ▪ ▪ 纫针
- ▪ ▪ 桓侯
- ▪ ▪ 粉蝶
- ▪ ▪ 李檀斯
- ▪ ▪ 锦瑟
乔生,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偃蹇,为人有肝胆。与顾生善,顾卒,时恤其妻子。邑宰以文相契重,宰终于任,家口淹滞不能归,生破产扶柩,往返二千余里。以故士林益重之,而家由此益替。
史孝廉有女字连城,工刺绣,知书,父娇爱之。出所刺《倦绣图》,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又赞挑绣之工云:“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女得诗喜,对父称赏,父贫之。女逢人辄称道,又遣媪娇父命,赠金以助灯火。生叹曰:“连城我知己也!”倾怀结想,如饥思啖。
无何,女许字于鹾贾之子王化成,生始绝望,然梦魂中犹佩戴之。未几女病瘵沉痼不起,有西域头陀自谓能疗,但须男子膺肉一钱,捣合药屑。史使人诣王家告婿,婿笑曰:“痴老翁,欲我剜心头肉也!”使返。史乃言于人曰:“有能割肉者妻之。”生闻而往,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血濡袍裤,僧敷药始止。合药三丸,三日服尽,疾若失。史将践其言,先告王。王怒,欲讼官。史乃设筵招生,以千金列几上。曰:“重负大德,请以相报。”因具白背盟之由。生怫然曰:“仆所以不爱膺肉者,聊以报知己耳。岂货肉哉!”拂袖而归。女闻之,意良不忍,托媪慰谕之,且云:“以彼才华,当不久落。天下何患无佳人?我梦不详,三年必死,不必与人争此泉下物也。”生告媪曰:“‘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诚恐连城未必真知我,但得真知我,不谐何害?”媪代女郎矢诚自剖。生曰:“果尔,相逢时当为我一笑,死无憾!”媪既去。逾数日生偶出,遇女自叔氏归,睨之,女秋波转顾,启齿嫣然。生大喜曰:“连城真知我者!”
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一痛而绝。史异送其家。生自知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冀一见连城。遥望南北一道,行人连绪如蚁,因亦混身杂迹其中。俄顷入一廨署值顾生,惊问:“君何得来?”即把手将送令归。生太息言:“心事殊未了。”顾曰:“仆在此典牍,颇得委任,倘可效力,不惜也。”生问连城,顾即导生旋转多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藉坐廊隅。见生至,骤起似喜,略问所来。生曰:“卿死,仆何敢生!”连城泣曰:“如此负义人,尚不吐弃之,身殉何为?然已不能许君今生,愿矢来世耳。”生告顾曰:“有事君自去,仆乐死不愿生矣。但烦稽连城托生何里,行与俱去耳。”顾诺而去,白衣女郎问生何人,连城为缅述之,女郎闻之,若不胜悲。连城告生曰:“此妾同姓,小字宾娘,长沙史太守女。一路同来,遂相怜爱。”生视之,意态怜人。方欲研问,而顾已返,向生贺曰:“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两人各喜。方将拜别,宾娘大哭曰:“姊去,我安归?乞垂怜救,妾为姊捧帨耳。”连城凄然,无所为计,转谋生。生又哀顾,顾难之,峻辞以为不可,生固强之。乃曰:“试妄为之。”去食顷而返,摇手曰:“何如!诚万分不能为力矣!”宾娘闻之,宛转娇啼,惟依连城肘下,恐其即去。惨怛无术,相对默默,而睹其愁颜戚容,使人肺腑酸柔。顾生愤然曰:“请携宾娘去,脱有愆尤,小生拚身受之!”宾娘乃喜从生出,生忧其道远无侣。宾娘曰:“妾从君去,不愿归也。”生曰:“卿大痴矣!不归,何以得活也?他日至湖南勿复走避,为幸多矣。”适有两媪摄牒赴长沙,生属宾娘,泣别而去。
途中,连城行蹇缓,里余辄一息,凡十余息始见里门。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覆,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之。偕归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默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厢中者三日。连城曰:“谚有之:‘丑妇终须见姑嫜。’戚戚于此,终非久计。”乃促生入,才至灵寝,豁然顿苏。家人惊异,进以汤水。生乃使人要史来,请得连城之尸,自言能活之。史喜,从其言。方舁入室,视之已醒。告父曰:“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史归,遣婢往役给奉。王闻,具词申理,官受赂,判归王。生愤懑欲死,亦无奈之。连城至王家,忿不饮食,惟乞速死,室无人,则带悬梁上。越日,益惫,殆将奄逝,王惧,送归史;史复舁归生。王知之亦无如何,遂安焉。连城起,每念宾娘,欲遣信探之,以道远而艰于往。一日家人进曰:“门有车马。”夫妇出视,则宾娘已至庭中矣。相见悲喜。太守亲诣送女,生延入。太守曰:“小女子赖君复生,誓不他适,今从其志。”生叩谢如礼。孝廉亦至,叙宗好焉。生名年,字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