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明盛事述
- ▪ 序
- ▪ 卷一
- ▪ ▪ 太祖功德
- ▪ ▪ 成祖功德
- ▪ ▪ 二子即天位
- ▪ ▪ 宗室之盛
- ▪ ▪ 庆成王百子
- ▪ ▪ 皇太后父
- ▪ ▪ 公侯子尚主
- ▪ ▪ 勋臣国戚
- ▪ ▪ 南直隶盛事
- ▪ ▪ 英宗再正位
- ▪ ▪ 再正东宫
- ▪ ▪ 藩王登极
- ▪ ▪ 慈闱重庆
- ▪ ▪ 藩国之盛
- ▪ 卷二
- ▪ ▪ 兄弟三品九卿
- ▪ ▪ 兄弟翰林
- ▪ ▪ 兄弟赐谥
- ▪ ▪ 庚辰首甲兄弟
- ▪ ▪ 叔侄尚书
- ▪ ▪ 叔侄封爵
- ▪ ▪ 四代尊官
- ▪ ▪ 父子文选郎中
- ▪ ▪ 兄弟尚书
- ▪ ▪ 父子翰林
- ▪ ▪ 父子提学
- ▪ ▪ 父子同科
- ▪ ▪ 子先父登进士
- ▪ ▪ 五世甲科
- ▪ ▪ 父子赠官一品
- ▪ ▪ 勋臣累世不绝谥
- ▪ ▪ 文臣父子赐谥
- ▪ ▪ 武臣父子同谥忠
- ▪ ▪ 祖孙尚书
- ▪ ▪ 祖孙三品九卿
- ▪ ▪ 兄弟封爵
- ▪ ▪ 兄弟尚主
- ▪ ▪ 一门高第
- ▪ ▪ 三代甲科同时俱在
- ▪ ▪ 三代封王
- ▪ ▪ 封三代王
- ▪ ▪ 一门两公
- ▪ ▪ 父子三公
- ▪ ▪ 父子同时大位
- ▪ ▪ 父任内阁长吏部子孙登第
- ▪ ▪ 妇翁与婿同在大位
- ▪ ▪ 父子兄弟有文名
- ▪ ▪ 公侯父在受封
- ▪ ▪ 孤卿封父
- ▪ ▪ 父子封王
- ▪ ▪ 父子赠爵
- ▪ ▪ 三世知经筵再监修国史
- ▪ ▪ 父子兄弟封三国
- ▪ ▪ 三代尚书
- ▪ ▪ 父子尚书
- ▪ ▪ 父子至三品九卿
- ▪ ▪ 三代三品九卿
- ▪ ▪ 三代司马中丞
- ▪ ▪ 三代大司成
- ▪ ▪ 三代翰林
- ▪ 卷三
- ▪ ▪ 父子兄弟贵盛一时
- ▪ ▪ 郭氏子孙蕃显
- ▪ ▪ 门宗仕宦
- ▪ ▪ 一科六玉带
- ▪ ▪ 三省长官同乡
- ▪ ▪ 内阁同乡
- ▪ ▪ 内阁首辅太宰同乡
- ▪ ▪ 蒲州盛事
- ▪ ▪ 壬戌首甲三相
- ▪ ▪ 内阁三元
- ▪ ▪ 阙里恩泽
- ▪ ▪ 义门恩泽
- ▪ ▪ 王氏奇迹
- ▪ ▪ 番将子孙兄弟勋烈
- ▪ ▪ 三番将种
- ▪ ▪ 师弟同居内阁
- ▪ ▪ 文臣一时十玉
- ▪ ▪ 内阁六相
- ▪ ▪ 二相同时极品
- ▪ ▪ 翰林十五学士
- ▪ ▪ 林下九相
- ▪ ▪ 壬子浙江三仁
- ▪ ▪ 浙江三大功文臣
- ▪ ▪ 吴中盛事
- ▪ ▪ 一郡八座三元
- ▪ ▪ 吾州盛事
- ▪ ▪ 崐山盛事
- ▪ ▪ 严州盛事
- ▪ ▪ 一郡同榜两元
- ▪ ▪ 一郡三及第
- ▪ ▪ 一郡三传胪
- ▪ ▪ 国初三遗老
- ▪ ▪ 金处二郡文武分盛
- ▪ ▪ 一榜四相
- ▪ 卷四
- ▪ ▪ 历封公侯伯
- ▪ ▪ 出将入相
- ▪ ▪ 吏兵二部正
- ▪ ▪ 吏部尚书入内阁
- ▪ ▪ 再入内阁
- ▪ ▪ 再正铨部
- ▪ ▪ 三长户部
- ▪ ▪ 三长兵部
- ▪ ▪ 勋臣历三公
- ▪ ▪ 文臣遍历三孤
- ▪ ▪ 文臣遍历一品阶勋
- ▪ ▪ 文臣再知经筵
- ▪ ▪ 文臣再监修国史
- ▪ ▪ 连主乡会试
- ▪ ▪ 享国长久
- ▪ ▪ 勋臣久任
- ▪ ▪ 两总裁国史
- ▪ ▪ 六主乡会文衡
- ▪ ▪ 三主会试
- ▪ ▪ 两主乡会试
- ▪ ▪ 两主会试
- ▪ ▪ 三主乡试
- ▪ ▪ 十知贡举
- ▪ ▪ 一品考十八年
- ▪ ▪ 一品考十二年
- ▪ ▪ 文臣久任
- ▪ ▪ 文臣腰玉年久
- ▪ ▪ 直庐应制年久
- ▪ ▪ 中官寿考久任
- ▪ ▪ 中贵人历中外任
- ▪ ▪ 文武二选
- ▪ ▪ 遍历殿阁
- ▪ ▪ 台臣扬历督抚
- ▪ ▪ 扬历部院之多
- ▪ ▪ 九佩大将印
- ▪ ▪ 八佩将印
- ▪ ▪ 七佩将印
- ▪ ▪ 三为大将军
- ▪ ▪ 三下南交
- ▪ ▪ 三下滇南
- ▪ ▪ 文臣累为督帅
- ▪ ▪ 三总三边
- ▪ ▪ 三总漕运
- ▪ ▪ 四总河道
- ▪ ▪ 身封二国
- ▪ ▪ 勋德文武
- ▪ ▪ 郎署至尚书不离局
- ▪ ▪ 再长中书
- ▪ ▪ 四入内阁
- ▪ ▪ 三入内阁
- ▪ 卷五
- ▪ ▪ 勋臣享封爵高寿
- ▪ ▪ 高年人瑞
- ▪ ▪ 亲王高寿
- ▪ ▪ 见任高年文臣
- ▪ ▪ 大臣眉寿
- ▪ ▪ 会元二品
- ▪ ▪ 会元三品
- ▪ ▪ 状元得谥
- ▪ ▪ 会元得谥
- ▪ ▪ 榜眼得谥
- ▪ ▪ 旧德
- ▪ ▪ 丙辰两状元
- ▪ ▪ 榜眼三品
- ▪ ▪ 探花入内阁
- ▪ ▪ 探花一品
- ▪ ▪ 探花二品
- ▪ ▪ 探花三品
- ▪ ▪ 会元入内阁
- ▪ ▪ 会元一品
- ▪ ▪ 骤贵
- ▪ ▪ 早达
- ▪ ▪ 晚达
- ▪ ▪ 文贞奇遇
- ▪ ▪ 三元
- ▪ ▪ 会元状元
- ▪ ▪ 解元会元
- ▪ ▪ 解元状元
- ▪ ▪ 三试魁元
- ▪ ▪ 状元入内阁
- ▪ ▪ 状元一品
- ▪ ▪ 状元二品
- ▪ ▪ 状元三品
- ▪ ▪ 榜眼入内阁
- ▪ ▪ 榜眼一品
- ▪ ▪ 榜眼二品
- ▪ ▪ 探花得谥
- ▪ ▪ 武举首至通显
一门科第禄位之重,弘治、正德间无过于鄞县杨氏者:吏部右侍郎、詹事府丞守陈,南吏部尚书守阯,工部尚书掌大理寺事守随,广西右布政使守隅,皆昆季也;刑部右侍郎茂元,按察使茂仁,皆守陈子也。
灵宝之许,则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进,进子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赞,南京户部尚书诰,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论及诸子孙为郡守、曹郎、登科甲者又十余人。
福州之林,自郡守元美,子南京吏部尚书瀚,瀚子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庭昂,南京礼部尚书庭机,庭昂子通政司参议炫,庭机子南京礼部尚书燫,建昌知府烃及他荫叙者亦不下数人。
吴江之吴,尚书洪,子尚书山,参政岩,知府崐,诸孙行太仆卿邦桢,曾孙布政承焘,余乡贡士凡五人。
余姚之孙,副都御史赠尚书燧,子都督佥事堪,尚宝卿墀,南京礼部尚书升,堪子都督同知钰,升子礼部侍郎铤,刑部侍郎鑨,布政使錝,太常少卿鑛,鑨子进士如法,墀子亦举乡试。
铅山之费,少师大学士宏,少保、尚书寀,伯父参议瑄,宏子武选懋贤,从子修撰懋中,工部郎中懋良。
四川之刘,御史规,子尚书春,参政台,春子副都御史彭年,彭年子行太仆卿起宗,子布政使世赏,台子参政鹤年,后有右都御史世曾,荫叙者亦数人。
若宗党贵盛一时者,嘉靖间少宰欧阳铎,大宗伯德,少司空塾,少保必进,太仆卿衢,都御史重,御史席,余丞郎守令数人。
少司马潘珍、潘旦,少司空希曾,大司空鉴,大司马潢。
及会稽之陶参议怿,司马都宪谐,少宰学士大临,南大宗伯承学,布政使幼学,参政大年,都御史大壮,布政使大顺,宪副大有,尚宝丞允淳,主事允宜,编修陶望龄,九进士,而荐乡科者又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