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梦寻
- ▪ 自 序
- ▪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 ▪ 卷一 西湖北路
- ▪ ▪ 玛瑙寺
- ▪ ▪ 智果寺
- ▪ ▪ 六贤祠
- ▪ ▪ 西泠桥
- ▪ ▪ 玉莲亭
- ▪ ▪ 昭庆寺
- ▪ ▪ 哇哇宕
- ▪ ▪ 大佛头
- ▪ ▪ 保俶塔
- ▪ ▪ 岳王坟
- ▪ ▪ 紫云洞
- ▪ 卷二 西湖西路
- ▪ ▪ 北高峰
- ▪ ▪ 玉泉寺
- ▪ ▪ 集庆寺
- ▪ ▪ 飞来峰
- ▪ ▪ 冷泉亭
- ▪ ▪ 灵隐寺
- ▪ ▪ 韬光庵
- ▪ ▪ 岣嵝山房
- ▪ ▪ 青莲山房
- ▪ ▪ 呼猿洞
- ▪ ▪ 三生石
- ▪ ▪ 上天竺
- ▪ 卷三 西湖中路
- ▪ ▪ 小青佛舍
- ▪ ▪ 秦楼
- ▪ ▪ 片石居
- ▪ ▪ 十锦塘
- ▪ ▪ 孤山
- ▪ ▪ 关王庙
- ▪ ▪ 苏小小墓
- ▪ ▪ 陆宣公祠
- ▪ ▪ 六一泉
- ▪ ▪ 葛岭
- ▪ ▪ 苏公堤
- ▪ ▪ 湖心亭
- ▪ ▪ 放生池
- ▪ ▪ 醉白楼
- ▪ 卷四 西湖南路
- ▪ ▪ 南高峰
- ▪ ▪ 柳洲亭
- ▪ ▪ 雷峰塔
- ▪ ▪ 包衙庄
- ▪ ▪ 灵芝寺
- ▪ ▪ 钱王祠
- ▪ ▪ 净慈寺
- ▪ ▪ 小蓬莱
- ▪ ▪ 烟霞石屋
- ▪ ▪ 高丽寺
- ▪ ▪ 法相寺
- ▪ ▪ 于坟
- ▪ ▪ 风篁岭
- ▪ ▪ 龙井
- ▪ ▪ 一片云
- ▪ ▪ 九溪十八涧
- ▪ 卷五 西湖外景
- ▪ ▪ 芙蓉石
- ▪ ▪ 云居庵
- ▪ ▪ 西溪
- ▪ ▪ 虎跑泉
- ▪ ▪ 凤凰山
- ▪ ▪ 宋大内
- ▪ ▪ 梵天寺
- ▪ ▪ 胜果寺
- ▪ ▪ 五云山
- ▪ ▪ 施公庙
- ▪ ▪ 云牺
- ▪ ▪ 六和塔
- ▪ ▪ 镇海楼
- ▪ ▪ 伍公祠
- ▪ ▪ 城隍庙
- ▪ ▪ 火德庙
- ▪ ▪ 三茅观
- ▪ ▪ 紫阳庵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绚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入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曰:“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娥雪亦有诗嘲之曰:“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袁宏道《冷泉亭小记》: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风泠泉渟,可以蠲烦析醒。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
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湲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