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梦寻
- ▪ 自 序
- ▪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 ▪ 卷一 西湖北路
- ▪ ▪ 玛瑙寺
- ▪ ▪ 智果寺
- ▪ ▪ 六贤祠
- ▪ ▪ 西泠桥
- ▪ ▪ 玉莲亭
- ▪ ▪ 昭庆寺
- ▪ ▪ 哇哇宕
- ▪ ▪ 大佛头
- ▪ ▪ 保俶塔
- ▪ ▪ 岳王坟
- ▪ ▪ 紫云洞
- ▪ 卷二 西湖西路
- ▪ ▪ 北高峰
- ▪ ▪ 玉泉寺
- ▪ ▪ 集庆寺
- ▪ ▪ 飞来峰
- ▪ ▪ 冷泉亭
- ▪ ▪ 灵隐寺
- ▪ ▪ 韬光庵
- ▪ ▪ 岣嵝山房
- ▪ ▪ 青莲山房
- ▪ ▪ 呼猿洞
- ▪ ▪ 三生石
- ▪ ▪ 上天竺
- ▪ 卷三 西湖中路
- ▪ ▪ 小青佛舍
- ▪ ▪ 秦楼
- ▪ ▪ 片石居
- ▪ ▪ 十锦塘
- ▪ ▪ 孤山
- ▪ ▪ 关王庙
- ▪ ▪ 苏小小墓
- ▪ ▪ 陆宣公祠
- ▪ ▪ 六一泉
- ▪ ▪ 葛岭
- ▪ ▪ 苏公堤
- ▪ ▪ 湖心亭
- ▪ ▪ 放生池
- ▪ ▪ 醉白楼
- ▪ 卷四 西湖南路
- ▪ ▪ 南高峰
- ▪ ▪ 柳洲亭
- ▪ ▪ 雷峰塔
- ▪ ▪ 包衙庄
- ▪ ▪ 灵芝寺
- ▪ ▪ 钱王祠
- ▪ ▪ 净慈寺
- ▪ ▪ 小蓬莱
- ▪ ▪ 烟霞石屋
- ▪ ▪ 高丽寺
- ▪ ▪ 法相寺
- ▪ ▪ 于坟
- ▪ ▪ 风篁岭
- ▪ ▪ 龙井
- ▪ ▪ 一片云
- ▪ ▪ 九溪十八涧
- ▪ 卷五 西湖外景
- ▪ ▪ 芙蓉石
- ▪ ▪ 云居庵
- ▪ ▪ 西溪
- ▪ ▪ 虎跑泉
- ▪ ▪ 凤凰山
- ▪ ▪ 宋大内
- ▪ ▪ 梵天寺
- ▪ ▪ 胜果寺
- ▪ ▪ 五云山
- ▪ ▪ 施公庙
- ▪ ▪ 云牺
- ▪ ▪ 六和塔
- ▪ ▪ 镇海楼
- ▪ ▪ 伍公祠
- ▪ ▪ 城隍庙
- ▪ ▪ 火德庙
- ▪ ▪ 三茅观
- ▪ ▪ 紫阳庵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奇格天成,妄遭锥凿,思之骨痛。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亦犹士君子生不逢时,不束身隐遁,以才华杰出,反受摧残,郭璞、祢衡并受此惨矣。慧理一叹,谓其何事飞来,盖痛之也,亦惜之也。且杨髡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田公汝成锥碎其一;余少年读书岣嵝,亦碎其一。闻杨髡当日住德藏寺,专发古冢,喜与僵尸淫媾。知寺后有来提举夫人与陆左丞化女,皆以色夭,用水银灌殓。杨命发其冢。有僧真谛者,性呆戆,为寺中樵汲,闻之大怒,嘄呼诟谇。主僧惧祸,锁禁之。及五鼓,杨髡起,趣众发掘,真谛逾垣而出,抽韦驮木杵,奋击杨髡,裂其脑盖。从人救护,无不被伤。但见真谛于众中跳跃,每逾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一时灯炬皆灭,耰锄畚插都被毁坏。杨髡大惧,谓是韦驮显圣,不敢往发,率众遽去,亦不敢问。此僧也,洵为山灵吐气。
袁宏道《飞来峰小记》: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峰石逾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宁;次为王静虚、陶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又《戏题飞来峰》诗: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少尘,何事飞不去。
高古而鲜妍,杨、班不能赋。
白玉簇其颠,青莲借其色。惟有虚空心,一片描不得。
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识。
张岱《飞来峰》诗:
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
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
石意犹思动,躨跜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
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