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
- ▪ 德行第一
- ▪ 言语第二
- ▪ 政事第三
- ▪ 文学第四
- ▪ 方正第五
- ▪ 雅量第六
- ▪ 识鉴第七
- ▪ 赏誉第八
- ▪ 品藻第九
- ▪ 规箴第十
- ▪ 捷悟第十一
- ▪ 夙慧第十二
- ▪ 豪爽第十三
- ▪ 容止第十四
- ▪ 自新第十五
- ▪ 企羡第十六
- ▪ 伤逝第十七
- ▪ 栖逸第十八
- ▪ 贤媛第十九
- ▪ 术解第二十
- ▪ 巧艺第二十一
- ▪ 崇礼第二十二
- ▪ 任诞第二十三
- ▪ 简傲第二十四
- ▪ 排调第二十五
- ▪ 轻诋第二十六
- ▪ 假谲第二十七
- ▪ 黜免第二十八
- ▪ 俭啬第二十九
- ▪ 汰侈第三十
- ▪ 忿狷第三十一
- ▪ 谗险第三十二
- ▪ 尤悔第三十三
- ▪ 纰漏第三十四
- ▪ 惑溺第三十五
- ▪ 仇隙第三十六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 :“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 :“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
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 :“且着襦,寻作复 。”儿云 :“已足,不须复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着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晋孝武年十三、四,时冬天,昼日不着复衣,但着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谢公谏曰 :“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泣恸,酸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 :“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