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齐书
- ▪ 卷一 帝纪第一
- ▪ ▪ 神武上
- ▪ 卷二 帝纪第二
- ▪ ▪ 神武下
- ▪ 卷三 帝纪第三
- ▪ ▪ 文襄
- ▪ 卷四 帝纪第四
- ▪ ▪ 文宣
- ▪ 卷五 帝纪第五
- ▪ 卷六 帝纪第六
- ▪ ▪ 孝昭
- ▪ 卷七 帝纪第七
- ▪ ▪ 武成
- ▪ 卷八 帝纪第八
- ▪ ▪ 后主幼主
- ▪ 卷九 列传第一
- ▪ ▪ 神武娄后文襄元后文宣李后孝昭元后武成胡后后主斛律后胡后穆后
- ▪ 卷十 列传第二
- ▪ ▪ 高祖十一王
- ▪ 卷十一 列传第三
- ▪ ▪ 文襄六王
- ▪ 卷十二 列传第四
- ▪ ▪ 文宣四王
- ▪ ▪ 孝昭六王
- ▪ ▪ 武成十二王
- ▪ 卷十三 列传第五
- ▪ ▪ 赵郡王琛(子睿)清河王岳(子劢)
- ▪ 卷十四 列传第六
- ▪ 卷十五 列传第七
- ▪ ▪ 窦泰尉景娄昭(兄子睿)厙狄干(子士文)韩轨潘乐
- ▪ 卷十六 列传第八
- ▪ ▪ 段荣(子韶)
- ▪ 卷十七 列传第九
- ▪ ▪ 斛律金(子光羡)
- ▪ 卷十八 列传第十
- ▪ ▪ 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
- ▪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 ▪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 ▪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 ▪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 ▪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 ▪ ▪ 魏兰根崔(子瞻)
- ▪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
- ▪ ▪ 孙搴陈元康杜弼
- ▪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 ▪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八
- ▪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 ▪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
- ▪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
- ▪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
- ▪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
- ▪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 ▪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 ▪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 ▪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 ▪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 ▪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 ▪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
- ▪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 ▪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 ▪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 ▪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 ▪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 ▪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 ▪ ▪ 儒林
- ▪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 ▪ ▪ 文苑
- ▪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八
- ▪ ▪ 循吏
- ▪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 ▪ ▪ 酷吏
- ▪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 ▪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 ▪ ▪ 方伎
- ▪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 ▪ ▪ 恩幸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也。高祖倍侯利,以壮勇有名塞表,道武时率户内附,赐爵孟都公。祖幡地斤,殿中尚书。父大那瑰,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天平中,金贵,赠司空公。
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初为军主,与怀朔镇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还北。瑰见金射猎,深叹其工。后瑰入寇高陆,金拒击破之。正光末,破六韩拔陵构逆,金拥众属焉,陵假金王号。金度陵终败灭,乃统所部万户诣云州请降,即授第二领民酋长。稍引南出黄瓜堆,为杜洛周所破,部众分散,金与兄平二人脱身归尔朱荣。荣表金为别将,累迁都督。孝庄立,赐爵阜城县男,加宁朔将军、屯骑校尉。从破葛荣、元显,频有战功,加镇南大将军。
及尔朱兆等逆乱,高祖密怀匡复之计,金与娄昭、厙狄干等赞成大谋,仍从举义。高祖南攻邺,留金守信都,领恒、云、燕、朔、显、蔚六州大都督,委以后事,别讨李修,破之,加右光禄大夫。会高祖于邺,仍从平晋阳,追灭尔朱兆。
太昌初,以金为汾州刺史、当州大都督,进爵为侯。从高祖破纥豆陵于河西。天平初,迁邺,使金领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军罢,还晋阳。从高祖战于沙苑,不利班师,因此东雍诸城复为西军所据,遣金与尉景、厙狄干等讨复之。元象中,周文帝复大举向河阳。高祖率众讨之,使金径往太州,为掎角之势。金到晋州,以军退不行,仍与行台薛修义共围乔山之寇。俄而高祖至,仍共讨平之,因从高祖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西叛,周文帝入寇洛阳。高祖使金统刘丰、步大汗萨等步骑数万守河阳城以拒之。高祖到,仍从破密。
军还,除大司马,改封石城郡公,邑一千户,转第一领民酋长。三年,高祖出军袭山胡,分为二道。以金为南道军司,由黄栌岭出。高祖自出北道,度赤谼岭,会金于乌突戍,合击破之。军还,出为冀州刺史。四年,诏金率众从乌苏道会高祖于晋州,仍从攻玉壁。军还,高祖使金总督大众,从归晋阳。
世宗嗣事,侯景据颍川降于西魏,诏遣金帅潘乐、薛孤延等固守河阳以备。
西魏使其大都督李景和、若干宝领马步数万,欲从新城赴援侯景。金率众停广武以要之,景和等闻而退走。还为肆州刺史,仍率所部于宜阳筑杨志、百家、呼延三戍,置守备而还。侯景之走南豫,西魏仪同三司王思政入据颍川。世宗遣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等率众围之。复诏金督彭乐、可朱浑道元等出屯河阳,断其奔救之路。又诏金率众会攻颍川。事平,复使金率众从崿坂送米宜阳。西魏九曲戍将马绍隆据险要斗,金破之。以功别封安平县男。
显祖受禅,封咸阳郡王,刺史如故。其年冬,朝晋阳宫。金病,帝幸其宅临视,赐以医药,中使不绝。病愈还州。三年,就除太师。帝征奚贼,金从帝行。
军还,帝幸肆州,与金宴射而去。四年,解州,以太师还晋阳。车驾复幸其第,六宫及诸王尽从,置酒作乐,极夜方罢。帝忻甚,诏金第二子丰乐为武卫大将军,因谓金曰:“公元勋佐命,父子忠诚,朕当结以婚姻,永为蕃卫。”仍诏金孙武都尚义宁公主。成礼之日,帝从皇太后幸金宅,皇后、太子及诸王等皆从,其见亲待如此。
后以茹茹为突厥所破,种落分散,虑其犯塞,惊挠边民,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而虏帅豆婆吐久备将三千余户密欲西过,候骑还告,金勒所部追击,尽俘其众。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金获其候骑送之,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显祖于是率众与金共讨之于吐赖,获二万余户而还。进位右丞相,食齐州干,迁左丞相。
肃宗践阼,纳其孙女为皇太子妃。又诏金朝见,听步挽车至阶。世祖登极,礼遇弥重,又纳其孙女为太子妃。金长子光大将军,次子羡及孙武都并开府仪同三司,出镇方岳,其余子孙皆封侯贵达。一门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尊宠之盛,当时莫比。金尝谓光曰:“我虽不读书,闻古来外戚梁冀等无不倾灭。女若有宠,诸贵人妒;女若无宠,天子嫌之。我家直以立勋抱忠致富贵,岂可藉女也?”辞不获免,常以为忧。天统三年薨,年八十。世祖举哀西堂,后主又举哀于晋阳宫。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定冀并瀛青齐沧幽肆晋汾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公、录尚书、朔州刺史,酋长、王如故,赠钱百万,谥曰武。子光嗣。
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魏末,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世宗为世子,引为亲信都督,稍迁征虏将军,累加卫将军。武定五年,封永乐县子。
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丞相属邢子高见而叹曰:“此射雕手也。”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寻兼左卫将军,进爵为伯。
齐受禅,加开府仪同三司,别封西安县子。天保三年,从征出塞,光先驱破敌,多斩首虏,并获杂畜。还,除晋州刺史。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九年,又率众取周绛川、白马、浍交、翼城等四戍。
除朔州刺史。十年,除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二月,率骑一万讨周开府曹回公,斩之。柏谷城主仪同薛禹生弃城奔遁,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乾明元年,除并州刺史。皇建元年,进爵巨鹿郡公。时乐陵王百年为皇太子,肃宗以光世载醇谨,兼著勋王室,纳其长女为太子妃。大宁元年,除尚书右仆射,食中山郡干。
二年,除太子太保。河清二年四月,光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西,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三戍。三年正月,周遣将达奚成兴等来寇平阳,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兴等闻而退走。光逐北,遂入其境,获二千余口而还。其年三月,迁司徒。
四月,率骑北讨突厥,获马千余匹。是年冬,周武帝遣其柱国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众称十万,寇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赴击,战于邙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斩捕首虏三千余级,迥、宪仅而获免,尽收其甲兵辎重,仍以死者积为京观。世祖幸洛阳,策勋班赏,迁太尉,又封冠军县公。先是世祖命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为皇后。其年,光转大将军。三年六月,父丧去官,其月,诏起光及其弟羡并复前任。秋,除太保,袭爵咸阳王,并袭第一领民酋长,别封武德郡公,徙食赵州干,迁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