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明奇事述
- ▪ 叙
- ▪ 卷一
- ▪ ▪ 王候郡邑相同
- ▪ ▪ 父子同名
- ▪ ▪ 叔侄名位事体相同
- ▪ ▪ 兄弟名位事体相同
- ▪ ▪ 詹许父子
- ▪ ▪ 吴聘君父子
- ▪ ▪ 娈生子同显
- ▪ ▪ 二相公子科第
- ▪ ▪ 二死节同月日
- ▪ ▪ 二陈中宫父
- ▪ ▪ 山西二国戚
- ▪ ▪ 再登大位
- ▪ ▪ 再立东宫
- ▪ ▪ 鲁府二事
- ▪ ▪ 国封相同
- ▪ ▪ 正德万历三相
- ▪ ▪ 常熟二祭酒
- ▪ ▪ 南北大臣之异
- ▪ ▪ 封爵相同
- ▪ ▪ 赠爵相同
- ▪ ▪ 王公国封相同
- ▪ ▪ 大臣姓名相同
- ▪ 卷二
- ▪ ▪ 四罗功名相近
- ▪ ▪ 正统三会元
- ▪ ▪ 文武二姓名
- ▪ ▪ 湖广一时之奇
- ▪ ▪ 丁丑三伯读卷
- ▪ ▪ 二马都督
- ▪ ▪ 南直隶六相相克
- ▪ ▪ 文武互用之极
- ▪ ▪ 任子官位大于所由
- ▪ ▪ 又两王司空
- ▪ ▪ 湖广二王彻侯
- ▪ ▪ 又二王封夺
- ▪ ▪ 又二王
- ▪ ▪ 吾州四王
- ▪ ▪ 吾郡二吴宗伯
- ▪ ▪ 吾郡三陈祭酒
- ▪ ▪ 湖广二张
- ▪ ▪ 嘉靖四张
- ▪ ▪ 华亭二张
- ▪ ▪ 两任子改翰林给事之异
- ▪ ▪ 三唐状元皆戌科
- ▪ ▪ 一母孕两状元
- ▪ ▪ 内阁三杨
- ▪ ▪ 吏部二杨
- ▪ ▪ 嘉靖三杨
- ▪ ▪ 三文臣战功伯爵皆王姓
- ▪ ▪ 东西王
- ▪ ▪ 吏部三王
- ▪ ▪ 又二王
- ▪ ▪ 又二王
- ▪ ▪ 内阁二刘
- ▪ ▪ 又三刘
- ▪ ▪ 二谭
- ▪ ▪ 二徐
- ▪ ▪ 胡端敏李康惠名位
- ▪ ▪ 江西三功臣
- ▪ ▪ 甲子二相
- ▪ ▪ 二故侯
- ▪ ▪ 伦氏三元
- ▪ ▪ 丙辰甲戌状元
- ▪ ▪ 丁丑状元
- ▪ ▪ 输粟三元
- ▪ ▪ 嘉靖二真人
- ▪ ▪ 大科更易
- ▪ ▪ 甲辰二会元
- ▪ ▪ 绍兴二首甲
- ▪ ▪ 蒲州三孤
- ▪ ▪ 全州二相
- ▪ ▪ 余姚二相
- ▪ ▪ 宁波二相
- ▪ ▪ 三庚戌宗伯非由翰林
- ▪ ▪ 四长史
- ▪ ▪ 二陈司马
- ▪ ▪ 三鄂公
- ▪ ▪ 三文成
- ▪ ▪ 江西二罗
- ▪ 卷三
- ▪ ▪ 外国人进士
- ▪ ▪ 夷女得尚帝王
- ▪ ▪ 女官
- ▪ ▪ 己卯壬午之际
- ▪ ▪ 两壬午风水之变
- ▪ ▪ 吏部尚书首推内阁不得用
- ▪ ▪ 天子义儿
- ▪ ▪ 三杀降之报
- ▪ ▪ 靖难二元功不利大帅
- ▪ ▪ 户口登耗之异
- ▪ ▪ 烈妇俱妾媵
- ▪ ▪ 师生同赐下谥及改谥
- ▪ ▪ 夺情与册同
- ▪ ▪ 衍圣真人同坐事
- ▪ ▪ 大学士尚书掌别部
- ▪ ▪ 癸丑壬戌三及第之异
- ▪ ▪ 福建大魁无显者
- ▪ ▪ 五元功皆不利
- ▪ ▪ 四横缇帅皆不终
- ▪ ▪ 二黄中贵
- ▪ ▪ 四张中贵
- ▪ ▪ 振瑾二竖
- ▪ ▪ 甲榜非正科
- ▪ ▪ 丙戌已未无内阁冢宰
- ▪ ▪ 又三张中贵
- ▪ ▪ 同姓同谥
- ▪ ▪ 张永功名前后相埒
- ▪ ▪ 同官相去科第悬绝
- ▪ ▪ 功名迟速悬绝
- ▪ ▪ 爵谥相类
- ▪ ▪ 大臣名与谥类
- ▪ ▪ 人主庙号谥号相犯
- ▪ ▪ 亲王大臣犯庙谥
- ▪ ▪ 生产右腹及肋
- ▪ ▪ 中国夷官互居
- ▪ ▪ 阉人妻
- ▪ ▪ 内臣嗣子
- ▪ 卷四
- ▪ ▪ 大臣更名
- ▪ ▪ 大臣复姓
- ▪ ▪ 冒国姓者
- ▪ ▪ 姓名非故
- ▪ ▪ 明缙绅奇姓
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乱,杀戮流窜,不减隋氏之末,而户尚有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其后休养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五年,而户一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计户减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口减三百五十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为永乐元年,则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夫是时,靖难之师,连岁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草莽,而户骤增至七十八万九千五十余,口骤增至一千二十九万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户却减九十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九,口减五百三十五万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户九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户一千九十九万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三十,仅一年耳,而户忽增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七百九十六。当是安南新入版图,其户口之数至十年始上册籍耳。然十一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计减一百三十万七千五百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二百四十四,计减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六。又大不可晓也。自是休养生息者五十年而为天顺七年,户仅九百三十八万五千一十二,口仅五千六百三十七万二百五十,北于旧有耗而针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户为九百一十万七千二百五,减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为六千四十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万九千八十。其户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户不甚悬绝,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极也。二十三年,而仅五千二十万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间,而减一千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户至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不二年而为正德元年,户仅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减三百八十二万一千二百一;口仅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千,减一千三百三十万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刘六等乱中原,蓝、鄢等乱楚、蜀,江、广无处不被兵。而八年以后,口却增至六千三百三十余万,又何也?然则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