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子(内篇)
- ▪ 卷一·畅玄
- ▪ 卷二·论仙
- ▪ 卷三·对俗
- ▪ 卷四·金丹
- ▪ 卷五·至理
- ▪ 卷六·微旨
- ▪ 卷七·塞难
- ▪ 卷八·释滞
- ▪ 卷九·道意
- ▪ 卷十·明本
- ▪ 卷十一·仙药
- ▪ 卷十二·辨问
- ▪ 卷十三·极言
- ▪ 卷十四·勤求
- ▪ 卷十五·杂应
- ▪ 卷十六·黄白
- ▪ 卷十七·登涉
- ▪ 卷十八·地真
- ▪ 卷十九·遐览
- ▪ 卷二十·袪惑
- ▪ 抱朴子内篇佚文
- ▪ 抱朴子内篇序
- ▪ 抱朴子外篇自叙
- ▪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
- ▪ 抱朴子内篇目录
- ▪ 校刊抱朴子内篇序
- ▪ 葛洪撰述书目表
- ▪ 抱朴子玉策记 补晋志
畅玄卷第一仙药卷第十一
论仙卷第二辨问卷第十二
对俗卷第三 极言卷第十三
金丹卷第四勤求卷第十四
至理卷第五 杂应卷第十五
微旨卷第六黄白卷第十六
塞难卷第七 登涉卷第十七
释滞卷第八 地真卷第十八
道意卷第九遐览卷第十九
明本卷第十袪惑卷第二十
右目录依道藏本定。按抱朴子内篇叙云,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凡二十卷,与外篇各起次第也。又外篇自叙云,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云,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卻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閒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隋书经籍志内篇亦属道家,与外篇分行。道藏虽并收外篇,原未合为一部。观其内篇之後,外篇之前,以抱朴子别旨一种閒隔之,可晓然矣。明人刻此书,从道藏取出,而不知其为三种,遂总名曰抱朴子,非也。今校刊内篇二十卷,不连外篇,以复葛氏之旧,兼正明人之误。旧唐书经籍志及各家书目俱为二十卷。隋志二十一卷,音一卷者,或加序目及音为二十二卷也。音久不传。道藏序在第一卷前,故不复列数云。或疑别旨既自为一种,何以不见於自叙。考道藏所收,又有抱朴子养生论及稚川真人较证术一卷,抱朴子神仙金汋经三卷,葛稚川金木万灵论,俱不见於自叙。然则别旨,正同斯例,盖皆非稚川所撰也。嘉庆十六年十月五松居士孙星衍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