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书
- ▪ 周书卷九 列传第一
- ▪ 周书卷十 列传第二
- ▪ 周书卷十一 列传第三
- ▪ 周书卷十二 列传第四
- ▪ 周书卷十三 列传第五
- ▪ 周书卷十四 列传第六
- ▪ 周书卷十五 列传第七
- ▪ 周书卷十六 列传第八
- ▪ 周书卷十七 列传第九
- ▪ 周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
- ▪ 周书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
- ▪ 周书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
- ▪ 周书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三
- ▪ 周书卷一 帝纪第一
- ▪ 周书卷二 帝纪第二
- ▪ 周书卷三 帝纪第三
- ▪ 周书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 ▪ ▪ 周惠达 冯景 杨宽兄穆俭 柳庆 子机
- ▪ 周书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五
- ▪ 周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
- ▪ 周书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 ▪ 周书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八
- ▪ 周书卷四 帝纪第四
- ▪ ▪ 明帝
- ▪ 周书卷五 帝纪第五
- ▪ 周书卷六 帝纪第六
- ▪ 周书卷七 帝纪第七
- ▪ 周书卷八 帝纪第八
- ▪ 周书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
- ▪ 周书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
- ▪ 周书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一
- ▪ 周书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
- ▪ ▪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
- ▪ 周书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
- ▪ 周书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四
- ▪ 周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五
- ▪ 周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六
- ▪ 周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 ▪ 周书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八
- ▪ 周书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九
- ▪ 周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
- ▪ 周书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一
- ▪ 周书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
- ▪ 周书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三
- ▪ 周书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 ▪ 周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 ▪ 周书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六
- ▪ 周书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七
- ▪ 周书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八
- ▪ 周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
- ▪ 周书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 ▪ 周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一
- ▪ 周书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二
至若功成名遂,建国剖符,予惟休也。其有致死王事,妻子无归者,朕甚伤之。
凡是从先王向夏州,发夏州从来,见在及薨亡者,并量赐钱帛,称朕意焉。”是月,陈武帝薨,兄子蒨立,是谓文帝。
秋八月己亥,改天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帝,大赦改元。壬子,以大将军、安城公宪为益州总管。癸丑,增御正四人,位上大夫。
九月乙卯,以大将军、天水公广为梁州总管。辛未,进封辅城公邕为鲁国公,安城公宪为齐国公,秦郡公直为卫国公,正平公招为赵国公。封皇弟俭为谯国公,纯为陈国公,盛为越国公,达为代国公,通为冀国公,逌为滕国公。进封天水公广为蔡国公,高阳公达奚武为郑国公,武阳公豆卢宁为楚国公,博陵公贺兰祥为凉国公,宁蜀公尉迟迥为蜀国公,化政公宇文贵为许国公,陈留公杨忠为(隋)〔随〕国公,昌平公尉迟纲为吴国公,武威公王雄为庸国公。邑各万户。
冬十月甲午,以柱国、吴国公尉迟纲为泾州总管。是月,齐文宣帝薨,子殷嗣立。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秦州总管。二年春正月癸丑朔,大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焉。
三月辛酉,重阳阁成,会群公列将卿大夫及突厥使者于芳林园,赐钱帛各有差。
夏四月,帝因食遇毒。庚子,大渐。诏曰:
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
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朕虽不德,性好典坟,披览圣贤余论,未尝不以此自晓。今乃命也,夫复何言。诸公及在朝卿大夫士,军中大小督将、军〔人〕等,并立勋效,积有年载,辅翼太祖,成我周家。今朕缵承大业,处万乘之上,此乃上不负太祖,下不负朕躬,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于地下,实无恨于心矣。所可恨者,朕享大位,可谓四年矣,不能使政化循理,黎庶丰足,九州未一,二方犹梗,顾此怀恨,目用不瞑。唯冀仁兄冢宰,洎朕先正、先父、公卿大臣等,协和为心,勉力相劝,勿忘太祖遗志,提挈后人,朕虽没九泉,形体不朽。
今大位虚旷,社稷无主。朕儿幼稚,未堪当国。鲁国公邕,朕之介弟,宽仁大度,海内共闻,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夫人贵有始终,公等事太祖,辅朕躬,可谓有始矣,若克念世道艰难,辅邕以主天下者,可谓有终矣。哀死事生,人臣大节,公等思念此言,令万代称叹。
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凡是器用,皆无雕刻。身终之日,岂容违弃此好。丧事所须,务从俭约,敛以时服,勿使有金玉之饰。若以礼不可阙,皆令用瓦。小敛讫,七日哭。文武百官各权辟衰麻,且以素服从事。葬日,选择不毛之地,因地势为坟,勿封勿树。且厚葬伤生,圣人所诫,朕既服膺圣人之教,安敢违之。凡百官司,勿异朕此意。四方州镇使到,各令三日哭,哭讫,悉权辟凶服,还以素服从事,待大例除。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礼有通塞随时之义,葬讫,内外悉除服从吉。三年之内,勿禁婚娶,饮食一令如平常也。
时事殷猥,病困心乱,止能及此。如其事有不尽,准此以类为断。死而近思,古人有之。朕今忍死,书此怀抱。
其诏即帝口授也。辛丑,崩于延寿殿,时年二十七,谥曰明皇帝,庙称世宗。五月辛未,葬于昭陵。
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及即位,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于麟趾殿,刊校经史。又捃采众书,自羲、农以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五百卷云。所着文章十卷。
史臣曰:世宗宽仁远度,叡哲博闻。处代邸之尊,实文昭之长。豹姿已变,龙德犹潜,而百辟倾心,万方注意。及乎迎宣黜贺,入纂大宗,而礼貌功臣,敦睦九族,率由恭俭,崇尚文儒,亹亹焉其有君人之德者矣。始则权臣专制,政出私门;终乃鸩毒潜加,享年不永。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