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宫闱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亡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幈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俶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贯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兖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璘力障陇蜀 智刘锜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都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通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恩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废立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帅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却说金将徒单合喜,长驱西进,直薄大散关,令游骑攻黄牛堡。守将李彦坚,飞书告急。置制使王刚中,乘快马疾驰二百里。至宣抚使吴璘营中,吴璘尚在帐中高卧未起。刚中急呼之起,正色言道:“为大将者,与国家休戚相关,奈何敌兵入境,尚酣卧不起呢?”吴璘大惊道:“有这等事么?”急率帐前亲兵,押甲上马,与刚中驰抵杀金兵,扼守青野原,调取省兵,分道速进,救援黄牛堡。
徒单合喜,见宋军四集,不敢进攻,退兵驻扎桥头寨。吴璘遣裨将彭青,引兵夜出击破敌,金兵退回凤翔。攻黄牛堡的兵,也为李彦药用神臂弓射退。西面一路的金兵,已是失利而回。吴璘遂乘势令彭青收复陇州,刘海收复秦州,曹休收复洮州。西北一面,已可无忧了。
东北一方面的大名府,已属于金。有高平人王友直,素喜研究兵法,尝既然有恢复中原之志。听得金人背盟南下,遂结联地方豪杰,权称河北等路安抚置制使,遍谕州县,起兵勤王。不上几天,便集众数万,分为十三军,进攻大名府,一鼓而下,遵奉绍兴正朔,遣人入朝奏闻。后自寿春来归,授为忠义都统制。宿迁人魏胜,颇有智勇,充当弓箭手。闻得金兵南来,亦聚集义士三百人,渡淮取涟水军,进攻海州。先于各处树立旗帜,设置烽火,以为疑兵,又招降守兵道:“金人背盟兴兵,朝廷遣师问罪。开门迎降王师者,秋毫无犯。”城中人民,闻得宋兵到来,莫不欢跃,争先迎降。魏胜驰入城内,擒金知州高文富,阵斩高文富子安仁,其余未戮一人。又晓谕朐山、怀仁、东海、沐阳各县,一概反正;并蠲免租税,释放罪囚,尽发仓库,犒赏战士,驰檄远近,四方响应,乘势进克沂州,获甲具数万。金将蒙恬镇国,率兵万人来救海州。魏胜早得探报,派兵埋伏。待得金兵到来,伏兵骤起,杀死金将蒙恬镇国,余众悉遁。淮南总管李宝,奏陈魏胜功绩,擢为知海州事。
金主亮得了数处惊报,要率师渡淮南进,命李通往清河口,建筑浮梁,以便济师,深恐魏胜截他后路,乃分兵数万,往取海州。魏胜驰向李宝求救,宝正引兵航海,要从海道拒敌兵于胶西,闻得急报,遂带兵往救。恰值金军已抵新桥,离海州不过十余里,李宝挥兵迎战,正在拼命酣斗,魏胜又领兵出城,两面夹攻,金兵腹背受敌,只得溃退。魏胜回守北关,金兵再进,再被杀退。未几,又悉锐攻东城。魏胜单枪匹马,驰出城外,对着敌阵瞋目大呼,金兵惊骇而退。次日清晨,阴云四塞,城内不见城外,金兵乘势,四面来薄,又不能下,乃拔寝而去。
李宝解了海州之围,遂引舟师,亟往胶西白石岛。恰值金将完颜郑家奴率战舰出海,泊于陈家岛,与李宝相隔仅有一山。宝乃祷于石臼神,北风忽起,即乘风出薄敌舰,顿时间鼓声大起,海波沸腾,敌人大惊!慌忙起碇解缆,兴帆欲出,无如风浪湍急,舟不得驶,因此兵士慌乱,无复行列。李宝用火箭注射,火随风势,延烧战舰数百艘,未曾着火之敌舰,尚欲迎战。李宝喝令壮士喝上舰去,用短刀乱砍。金兵措手不及,杀死无数。完颜郑家奴亦受伤而亡,余将倪洵等,弃械愿降。李宝将降将上献,降兵收留,夺得统军符印及文书器械无数,粮米万斛,余物不能载归,尽行焚烧。火光熊熊,历四昼夜始息,海道的金兵,又复覆没。
金主亮连得败耗,忿怒交扼!欲向清河口济师,却有宋将刘锜引兵暗守,暝伏水手,遇见敌舟,即用钉凿沉,又不敢渡将过去,只得改往淮西渡河。守将王权,不从刘锜命令,闻得金人到来,弃了庐州,退守昭关。金主亮渡淮,入庐州,王权又退至和州。未几,又退屯采石矶。刘锜闻得金兵渡淮,也只得退还扬州。金兵陷和州,又遣高景山引兵攻扬州。刘锜因患病乃自扬州退驻瓜州。扬州为金兵夺去,难民沿江而下,道路几塞。刘锜力疾至皂角林,收抚难民,且令步将吴越、员琦、王佐等,整兵御敌。金将高景山,引兵杀来。刘锜跃马骤出挥军突进。金兵分为两翼,围绕上来,刘锜左冲右突,督兵死战,历两时抗久,,坐马受伤而倒。刘锜下马步战,杀了一条血路,引兵回营。
高景山令兵追来,忽然,树林中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射伤许多金兵,只得退下。你道树里的伏兵从何而来?乃是王佐见刘锜被围,一面令弓箭手埋伏,一面领步兵往救。恰巧刘锜退回,敌兵追来,一阵乱箭,射退了金人。刘锜回营,忙换了坐马,招集诸将,追杀金兵。高景山没有防备,被刘锜一马冲来,手起刀落,斩于阵上,余众大溃。刘锜收兵回营,病势大剧,只得上疏求代。此时两淮警报传到临安,高宗命杨存中入殿,意欲避敌,令他转问陈康伯。存中奉命而往,康伯接入,解衣置酒,商议大计。存中道:“皇上又想航海避敌了。”康伯道:“我亦闻得此信,明日当竭力谏阻。”存中亦以为然。
康伯次日入见高宗,极言不可航海。高宗意亦感悟,康伯始退。不意过了一夜,又奉到手诏,且有“敌若未退,当散百官”之语。康伯见诏,心下愤甚!立刻取火,将诏书毁去,驰见高宗道:“百官散去,陛下之势益孤。臣请陛下发惮亲征,前时平江之役,陛下想还记得。”皇嗣玮,亦因群臣请驾避敌,不胜愤懑!奏请亲为前驱,与敌决战!高宗经这两人一激,方才有些振作,命叶义问督师江淮,视刘锜之疾;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赞军事、杨存中为御营宿卫使,下诏亲征。殿中侍御史陈俊卿,请起用张浚,乃复浚原官,判建康府。褫王权职,编管琼州,命都统制李显忠代统权军,召刘锜回镇江养病,锜乃留侄汜,率千五百人,扼守瓜州。都统制李横,率八千人为援应。
金主亮陷了两淮,分兵犯瓜州。刘汜用克敌弓,射退金兵。叶义问到了镇江,见刘锜病已沉重,不便言及战事,但令李横暂统刘锜之军,督兵渡江,并令刘汜继进。李横以为不可径渡,刘汜颇欲出战,入问刘锜。锜意不欲出战,连忙摇手阻止。汜不以为然,乃拜家庙而行。叶义问又促李横进兵,李横只得与刘汜同时渡江。方才登岸,已见敌骑驰来,势如狂风猛雨。刘汜见了,胆落魂飞,下船逃走。李横独力抵御,如何招架得住?左军统制魏俊,右军统制王方,一齐战殁。李横慌忙退走,连都统制印亦致失去,部兵十死七八,大败而遁。叶义问得了败报,亟走建康,但命虞允文驰往芜湖,迎李显忠交代王权兵马,乘便犒军。允文到了采石矶,王权已去,李显忠未至,军士三五星散,一齐解鞍束甲,坐在道旁,见了允文,方才起立行礼,通报各队将弁,统制时俊等出来迎接。允文才入帐中,便有侦骑来报,金主亮已渡了江了。
原来金主亮,闻得瓜州大捷,遂筑台江上,自披金甲登台,用一羊一豕祭天。礼毕,投羊豕于江,下令全师渡江,先济者赏。蒲卢浑谏道:“臣观宋舟甚大,行驶如飞。我的船小,行驶反慢。水战非我所长,恐不可速济。”金主亮怒道:“你昔日跟随梁王追赶赵构,可有大舟么?”侍卫梁汉臣道:“诚如陛下所言,此时若不渡江,更待何时。”金主亮听了,怒气稍平,便在岸上建立红黄二旗,号令进退。长江上下,舳舻如织。金主亮自坐龙凤大船,绝流而渡。
采石矶头,钲鼓相闻。诸将皆面面相觑,不敢开口。虞允文慨然起立,对诸将道:“大敌当前,全仗诸公戮力同心为国效命。现在金帛诘敕,皆由允文带了前来,诸公只要立功,可以垂手而得。允文一介书生,未习军旅,亦愿亲执鞭镫,追随于后,看诸公杀敌立功。”诸将经此激劝,一齐起立道:“参军文人且如此忠勇,某等久列戎行,且有参军为主,敢不誓死一战。”允文大喜!有随从允文的幕僚,暗制其衣说道:“公奉命犒师,并非督师,他人败事,公反替他任咎,报又何必呢?”允文怒叱道:“国家灭亡,我将焉逃。”遂命严列阵伍,以待金兵,并分戈船为五队,以两队分列东西两岸,作为左右军。以一队驻在中流,作为中军,还有两队,潜伏小港,作为游兵,预防不则。
部署方毕,金兵已大呼杀至。允文手执红旗,亲自在后面督前,抚统制时俊之背道:“将军胆略,远近皆知。今日退立阵后,如儿女一般,威名岂不扫地么?”时俊闻言,手挥双刀,跃登船头,拼命相搏,军士也出力死战。两下相持,不分胜负。允文又调集海船,猛冲金人船只。金船本不坚固,为海蝤锐角所撞,沉没了好几十艘,金人还相持不退。
此时已将日暮,允文见金兵仍不肯退,心下也觉焦灼!忽见西面岸上,有许多官兵陆续到来。忙移舟登岸,询问情由,方知是光州溃兵。忽得一计,对他们说道:“你们到来,正好立功,我今与你们旗鼓,可从山后绕道而出,摇旗擂鼓,大声呐喊,敌人疑为救兵,必定惊骇退走了。”那些溃卒,受了旗鼓欢跃而去。允文又重下船督战。不上片刻,那些溃卒,已经绕出后山,一齐摇旗擂鼓,呐喊而出。金主亮果然疑援军,忙将手中旗帜弃去,换了黄旗,挥兵退去。允文见敌已中计,立命强弓劲弩向前追射,把金兵射死无数,直至已抵北岸,方才收兵而去。
金主亮回到和州,检点兵士,丧失甚多,迁怒诸将,手杀数人。忽有急报前来,是曹国公乌禄,已经即位于东桌,改元大定。金主亮不禁叹息道:“朕本拟平了江南,改元大定。今乌禄先已用此二字,莫非是天意么?”因于箧中,取出预拟的改元诏书,指示群臣,果有“一戎衣天下大定”之语。并说道:“乌禄既叛,朕当北归,先平内乱,后再伐宋。”李通道:“陛下亲入宋境,无功而还。倘众溃于前,宋乘于后,大事去了。”金主亮道:“既是如此,且分兵渡江,朕自北返。”李通又道:“陛下既去,即便留兵渡江,将士亦皆解体。为今之计,不如命燕北诸军先行渡江,负得他们别生异心,且聚舟自毁,绝了他们思归之念,众知必死,自然有进无退,不愁宋朝不灭。灭宋之后,陛下威灵大振,回师北旋,平乱便很易了。”
金主亮大喜道:“兵贵神速,明日即行进兵。”遂传谕诸将,越宿进兵。到了次日,督兵前进,还道宋人没有防备,可以一鼓渡江。哪知,方到杨林河口,已见许多海船,排列得甚是严整,心下不免十分惊诧!你道这海船,是何人遣来的?乃是虞允文料定金主虽然败回,必定不肯甘休,所以派了宋将盛新,率领海船,备下火箭,烧毁金船。金主亮见宋军已有预备,只得挥军冲突。忽然宋军船上,一阵鼓声,那火箭好似万道金蛇一般,乱舞窜,射在金兵船上,立时延烧起来。金主亮连忙督兵扑救,宋兵又从四面驰船纵火,连龙凤舟也烧着了。只得且扑且逃,好容易到得北岸,船上的龙头也烧焦了,凤尾也熏黑了。三百余号战船,只剩了小半,还都受了损伤,不能再用。金主亮遭了这样的大败,直急得三尸神冒,七窍生烟,暴跳如雷,要将所有战船,尽行毁去,后经诸将再三相劝,蒲卢浑又献计请招降王权为反间之计。金主亮听从其言,遣使持书,到宋营去招降王权。
虞允文看了来书,微笑道:“这明是反间之计,怎敢前来欺我?”遂复书道:“权因退师,已置宪典,不劳招降。新将李显忠,亦愿再战,以决雌雄。”来使持书回报,金主亮看了,便问左右道:“李显忠何人?我只知宋有老将刘锜,怎么又有一个李显忠,也如此了得?”诸将皆不知显忠的来历,不敢妄言。独有一员偏将道:“莫非是从前捉撤离喝的李世辅么?”金主闻得此言,愈加发怒,遂对着梁汉臣厉声斥道:“你难道不知有李世辅,竟敢首先劝朕渡江么?”言还未毕,已拔剑将梁汉臣斩作两段,命将龙凤舟毁去,连造舟工役也杀死了两名,径自率兵退往扬州而去。
但是那李显忠,如何又称为李世辅?并且说他从前曾捉撤离喝呢?原来那显忠,本名世辅,显忠乃是钦赐的名字。他乃绥德军青涧人氏,父名永奇,为本军巡检使。显忠年方十七,即入戎行,以胆略著称,屡立战功,官至武翼郎,充副将。金人陷延安,仍授显忠父子原官。永奇不愿降敌,常对显忠道:“我是宋臣,岂可为金人所用。”显忠欲承父志,屡次要乘间归宋,后来兀术命显忠知同州,恰值金将撤离喝前来,显忠用计,将他擒住,急驰出城,欲赴宋献功。为金兵所追,直至河边,无舟可渡。遂与撤离喝折箭为誓,一不准害同州人民,二不准杀自己父母家属。撤离喝情愿如约,方才将他放了。显忠令人告知永奇,永奇急携眷南行。到了途中,为金兵追及,杀死一家三百余口。显忠逃往西夏,乞兵报仇,愿取陕西五路以献。夏主令为延安经略使,显忠至延安,适延安又为宋有,又遂执夏将王枢归宋。夏人用铁鹞子军来追显忠,被显忠杀得大败而退,获马四万匹,遂用绍兴年号,揭榜招兵,不到十日,有众万余,缉获杀父仇人,碎尸泄恨。四川宣抚使吴玠,命人招抚,谕以南北议和,勿多生事。显忠往见吴玠,玠送显忠至临安。高宗亲加抚慰,赐名显忠,授为都统制。
金主亮南侵,王权败退,命显忠代领其众。显忠为金人所惮,故虞允文用其名以扬威,金主亮亦为却退,未几,显忠果至。允文接得显忠,两下相见,甚觉欣慰。允文道:“金人回扬州,必与瓜州兵合。京口无备,我当往守。公能分兵相助么?”显忠道:“同为朝廷之事,有何不可。”遂分万六千人与允文,即日至镇江,往见刘锜问疾。刘锜执允文手道:“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大功反出于书生,当令我辈愧死了!”此言方毕,有诏命刘锜还朝,提举万寿观,另以成闵为淮东招讨使,李显忠为淮西招讨使,吴拱为湖北京西招讨使。锜既奉诏,遂与允文告别而去。未几,杨存中来守镇江,与允文临江阅兵,命战士试船中流,三周金山,往来如飞。
适金主亮亦至瓜州,命部将持箭射船。船快箭迟,皆不能中,众将尽现惊骇之色。金主亮冷笑道:“这船想是纸做成的,所以能如此疾驰,朕偏不信,要与他决一雌雄。”言尚未毕,已有一将,跪奏道:“南军有备,不可轻进,愿陛下三思。”金主亮怒道:“汝敢慢我军心。”喝令左右杖责五十。遂即下令,限三日一律渡江,否定尽斩不贷。此令下后,军中皆有变志,骁骑高僧(喝山)欲诱私党逃归,为金主亮所闻,乱刀砍死。且下令道:“军士逃走,罪及弁目;弁目逃走,罪及总管。”众将益加惊惧!旋又运雅鹘船至瓜州,欲于次日渡江,敢有退后者斩。于是,诸将尽皆变心,先与浙西都统制耶律元宜商议,元宜便问大家有何意见?诸将齐声说道:“宋人尽扼淮渡,我若渡江,枉送性命。近闻辽阳新天子即位,不若共图大事,然后举兵北返,免得同死江南。”元宜道:“诸军果同心么?”又齐声应道:“大家同心。”元宜道:“既已齐心,事不宜迟。明日卫军番代,即当行事。”诸将齐声答应。
次日清晨,元宜会同了诸将,共赴金主亮行营,喧声直到营内。金主亮闻得喧声,疑是宋军,蓦地来攻,急命近侍大庆山,出去召集诸将,速即迎敌。大庆山奉命欲行,忽有一箭射入,金主亮伸手接住一看,不禁大惊道:“此箭是我军所射,必有内变。”言还未毕,外面早大喊道:“速杀无道昏君。”金主亮惊惶失色!
未知金主亮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