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庭信曲集
- ▪ 散曲·劉庭信
- ▪ 小令·【正宮】塞鴻秋
- ▪ 【正宮】醉太平
- ▪ ▪ 憶舊
- ▪ ▪ 走蘇卿
- ▪ 【中呂】朝天子
- ▪ 【越調】寨兒令
- ▪ 【雙調】折桂令
- ▪ ▪ 隱居
- ▪ ▪ 題情
- ▪ ▪ 憶別
- ▪ ▪ 折孤雁兒無情,喜蛛兒不准,靈鵲兒幹。存的你身
- ▪ ▪ 皮子兒在,問甚麽貧也富也。這些兒信音稀,有也無也?獨言獨語,不斷不絕,自跌自堆,無休無歇。叫一聲負德冤家,送了人當甚麽豪傑!
- ▪ 【雙調】水仙子
- ▪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 ▪ 套數·【正宮】端正好
- ▪ 【南呂】一枝花
- ▪ ▪ 秋景怨別
- ▪ ▪ 春日送別
- ▪ ▪ 詠別
- ▪ 【中呂】粉蝶兒
- ▪ 【雙調】新水今
- ▪ 【雙調】夜行船
劉庭信,原名廷玉,又名廷信,元末南台禦史劉廷翰之族弟,輩行第五,身高而黑,故俗呼“黑劉五”。以彭城(治所在今江蘇徐州市)人居武昌(今屬湖北省)。大約生於一三OO年前後,卒於一三七O年左右。他雖出身於公卿子弟,但因落魄不羈而混迹於市井間,工于填詞作曲。《錄鬼簿續編》謂其“有‘枕頭痕一線印香腮’〔雙調〕,和者甚衆,莫能出其右。又有‘絲絲楊柳風’、‘風風送晚涼’〔南呂〕等作,語極俊麗,舉世歌之”。實際上,其散曲皆不出男歡女愛的範圍,多寫曠男怨女、密約偷情、秦樓楚館、調笑風情等內容,頗具婉約柔媚風格。另外,元代文學家楊維楨於《東維子集卷十一·沈生樂府序》評劉庭信散曲曰:“縱於圓,恣情之過也。”意爲其散曲抒情不求蘊藉含蓄,縱橫出入,任情宣泄。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摩雲老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