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再思曲集
- ▪ 散曲·徐再思
- ▪ 小令·【黃鍾】人月圓
- ▪ ▪ 甘露懷古
- ▪ ▪ 蘭亭
- ▪ 【黃鍾】紅錦袍
- ▪ 【仙呂】一半兒
- ▪ ▪ 病酒
- ▪ ▪ 落花
- ▪ ▪ 春情
- ▪ 【南呂】閱金經
- ▪ ▪ 春
- ▪ ▪ 水亭開宴
- ▪ ▪ 閨情
- ▪ 【中呂】朝天子
- ▪ ▪ 手帕
- ▪ ▪ 常山江行
- ▪ ▪ 楊姬
- ▪ ▪ 西湖
- ▪ 【中呂】滿庭芳
- ▪ 【中呂】紅繡鞋
- ▪ ▪ 雪
- ▪ ▪ 半月泉
- ▪ ▪ 道院
- ▪ 【中呂】普天樂 吳江八景
- ▪ ▪ 洞庭白雲
- ▪ ▪ 前村遠帆
- ▪ ▪ 雪灘晚釣
- ▪ ▪ 華岩晚鍾
- ▪ ▪ 西山夕照
- ▪ ▪ 垂虹夜月
- ▪ ▪ 太湖春波
- ▪ ▪ 龍廟甘泉
- ▪ 【中呂】陽春曲
- ▪ ▪ 皇亭晚泊
- ▪ ▪ 雙漸
- ▪ ▪ 春情
- ▪ ▪ 閨怨
- ▪ ▪ 贈海棠
- ▪ ▪ 春思
- ▪ 【商調】梧葉兒
- ▪ ▪ 釣台
- ▪ ▪ 革步
- ▪ ▪ 春思
- ▪ ▪ 即景
- ▪ 【越調】小桃紅
- ▪ 【越調】天淨沙
- ▪ ▪ 探梅
- ▪ ▪ 呂侯席上
- ▪ ▪ 別高宰
- ▪ ▪ 春情
- ▪ ▪ 漁父
- ▪ ▪ 秋江夜泊
- ▪ ▪ 題情
- ▪ 【越調】柳營曲
- ▪ ▪ 和聽雪
- ▪ ▪ 春情
- ▪ 【越調】憑闌人
- ▪ ▪ 香印
- ▪ ▪ 春情
- ▪ ▪ 江行
- ▪ ▪ 春愁
- ▪ ▪ 無題
- ▪ ▪ 春怨
- ▪ 【雙調】沈醉東風
- ▪ ▪ 息齋畫竹
- ▪ ▪ 春情
- ▪ 【雙調】蟾宮曲
- ▪ ▪ 西湖
- ▪ ▪ 錢子雲赴都
- ▪ ▪ 江淹寺
- ▪ ▪ 登太和樓
- ▪ ▪ 春情
- ▪ ▪ 西湖尋春
- ▪ ▪ 送沙宰
- ▪ ▪ 月
- ▪ ▪ 贈粉英
- ▪ ▪ 竹夫人
- ▪ ▪ 姑蘇台
- ▪ ▪ 名姬玉蓮
- ▪ ▪ 西湖夏宴
- ▪ ▪ 紅梅
- ▪ 【雙調】清江引
- ▪ ▪ 私歡
- ▪ ▪ 笑靨兒
- ▪ ▪ 相思
- ▪ ▪ 苕溪
- ▪ ▪ 盤龍寺
- ▪ ▪ 春夜
- ▪ 【雙調】壽陽曲
- ▪ ▪ 梅影
- ▪ ▪ 手帕
- ▪ ▪ 春情
- ▪ ▪ 醉姬
- ▪ ▪ 柳腰
- ▪ 【雙調】水仙子
- ▪ ▪ 夜雨
- ▪ ▪ 彈唱佳人
- ▪ ▪ 紅指甲
- ▪ ▪ 佳人釘履
- ▪ ▪ 春情
- ▪ ▪ 青玉花筒
- ▪ ▪ 重九
- ▪ ▪ 馬嵬坡
- ▪ ▪ 惠山泉
- ▪ 【雙調】殿前歡
- ▪ ▪ 釣台
- ▪ ▪ 楊總管
- ▪ ▪ 觀音山眠松
- ▪ 【雙調】賣花聲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興人。鍾嗣成曹本《錄鬼簿》言其“好食甘飴,故號甜齋。有樂府行於世。其子善長頗能繼其家聲”。天一閣本《錄鬼簿》,除包括上述內容外,還記載他做過“嘉興路吏”,且“爲人聰敏秀麗”、“交遊高上文章士。習經書,看鑒史”等。這些都說明他在仕途上雖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職,但卻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難確定。《錄鬼簿》把他列爲“方今才人相知者”一類,並說他“與小山同時”。張小山生活在元末,據此推算,其生年應在一二八O年以後。他的散曲〔雙調·蟾宮曲〕《錢子雲赴都》有“今日陽關,明日秦淮”句,既雲“赴都”,又點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O年以後。他一生的活動足迹似乎沒有離開過江浙一帶。清·褚人獲《堅瓠集·丁集》說他“旅寄江湖,十年不歸”。他的”〔雙調·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及〔雙調·蟾宮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齊楚秦燕,皓首蒼顔”等句,均可證實他確曾在外飄泊達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吳江八景》、《苕溪》、《甘露懷古》等內容。他離開家鄉,在太湖一帶飄泊,則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現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內容集中在寫景、相思、歸隱、詠史等方面。他的寫情之作深沈娟秀,如〔雙調·蟾宮曲〕的《贈名姬玉蓮》(“荊山一片玲瓏”)及《春情》(“平生不會相思”二首,被認爲是“鏤心刻骨之作,直開玉茗、粲花一派”。有些作品立意頗新,能於俗中見雅,〔雙調·水仙子〕《紅指甲》及《佳人釘履》等篇,近人吳梅《順曲麈談》卷下評曰:“釘鞋雲‘金蓮脫瓣’,《紅指甲》雲‘落花飛上’雲雲。語語俊,字字絕,真可壓倒群英,奚止爲一時之冠。”他的某些詠史之作。則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結興亡,有一定積極意義。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桂林秋月”,不無是處。他在感歎人生時,總不免帶著一種傷感悲涼的情緒,這大概和他一生的經歷有關。其散曲集《甜齋樂府》和貫雲石的《酸齋樂府》,因兩人的字型大小相映趣,故後人將兩家散曲合輯成集,名爲《酸甜樂府》。但兩人的生活經歷及作品風格並不相同,徐比貫雲石輩份晚些,成就及影響亦不如貫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