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於必仁曲集
- ▪ 散曲·鮮於必仁
- ▪ 小令·【南呂】閱金經
- ▪ 【中呂】普天樂
- ▪ ▪ 山市晴嵐
- ▪ ▪ 漁村落照
- ▪ ▪ 洞庭秋月溫湘八景
- ▪ ▪ 煙寺晚鍾
- ▪ ▪ 江天暮雪
- ▪ ▪ 滿湘夜雨
- ▪ ▪ 平沙落雁
- ▪ ▪ 遠浦帆歸
- ▪ 【越調】寨兒今
- ▪ 【雙調】折桂令
- ▪ ▪ 嚴客星
- ▪ ▪ 諸葛武侯
- ▪ ▪ 杜拾遺
- ▪ ▪ 李翰林
- ▪ ▪ 韓吏部
- ▪ ▪ 晉處土
- ▪ ▪ 蘇學士
- ▪ ▪ 太液秋風燕山八景
- ▪ ▪ 瓊島春陰
- ▪ ▪ 居庸疊翠
- ▪ ▪ 盧溝曉月
- ▪ ▪ 薊門飛雨
- ▪ ▪ 西山晴雪
- ▪ ▪ 玉泉垂虹
- ▪ ▪ 金台夕照
- ▪ ▪ 琴
- ▪ ▪ 棋
- ▪ ▪ 書
- ▪ ▪ 畫
鮮於心仁,字去矜,號苦齋。漁陽郡(治所在今天津薊縣)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前後。其父太常典簿鮮於樞。“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見《新元史·文苑·鮮於樞傳》),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樞女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孫,江浙行省丞相、荊南王朵爾的斤爲妻,外孫伯顔不花的斤好學,曉音律。必仁既受家學熏陶,又同妹夫家的維吾爾親友交好,受到維吾爾音樂的影響,因此“工詩好客,所作樂府,亦多行家語”(見近人吳梅《顧曲座談》)。他雖出身官宦家庭,自己卻是一生布衣。因其性情達觀,常常寄情山水,浪迹四方。在世時與海鹽楊材之子國材、少中交遊甚密,常“盡以作曲方法授之”。貫雲石曾教楊梓及其家僮唱曲於前,受有維吾爾音樂影響的鮮於必仁又教其子國材、少中及家僮於後,所以才有因楊氏而著稱於世的“海鹽腔”。其散曲中的寫景之作,曲文華美,意境開闊;詠懷歷史人物的曲作,詠史論世,格調健朗。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奎壁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