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質曲集
- ▪ 散曲·周文質
- ▪ 小令·【正宮】叨叨令
- ▪ ▪ 自歎
- ▪ ▪ 四景
- ▪ ▪ 失題
- ▪ ▪ 悲秋
- ▪ 【仙呂】一半兒
- ▪ 【中呂】朝天子
- ▪ 【越調】小桃紅
- ▪ 【越調】寨兒令
- ▪ 【雙調】折桂令
- ▪ ▪ 過多景樓
- ▪ ▪ 詠蟠梅
- ▪ ▪ 二色鞋兒
- ▪ 【雙調】清江引
- ▪ 【雙調】落梅風
- ▪ 【雙調】水仙子
- ▪ 【雙調】慶東原
- ▪ 【不知宮調】時新樂
- ▪ 套數·【大石調】青杏子
- ▪ 【越調】鬥鵪鶉
- ▪ 【雙調】新水令
- ▪ 【雙調】蝶戀花
周文質,字仲彬,其先爲建德(在今浙江省)人,後移居杭州。《錄鬼簿》稱他“體貌清臒,學問該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他與鍾嗣成爲好友,相交二十餘年。元統二年(一三三四)十一月五日病卒。鍾嗣成說他“中年而歿”,則享年似在五十以內。
周文質所作雜劇,今所知有《孫武子教女兵》、《春風杜韋娘》、《持漢節蘇武還鄉》、《敬新磨戲諫唐莊宗》4種,但僅《蘇武還鄉》一種存有殘曲。從殘曲來看,其劇沈抑悲鬱,頗有元前期雜劇的遺風。其散曲今存小令43首,套數4套(另《太平樂府》有〔越調·鬥鵪鶉〕《自悟》一套,題周文質撰,但曲中有“我我今近七十”語,應非文質曲),多詠閨怨離情,風格上偏重于流麗文雅,正體現了元代中後期南方曲壇追求的理想。《太和正音譜》評判周氏之曲,說他如“平原孤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