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廟歌辭
- ▪ 祀圜丘樂章
- ▪ ▪ 豫和
- ▪ ▪ 豫和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壽和
- ▪ ▪ 舒和
- ▪ ▪ 凱安
- ▪ 郊天舊樂章
- ▪ 武後大享昊天樂章
- ▪ 中宗祀昊天樂章
- ▪ ▪ 舒和
- ▪ ▪ 凱安
- ▪ ▪ 豫和
- ▪ ▪ 太和
- ▪ ▪ 告謝
- ▪ ▪ 肅和
- ▪ ▪ 雍和
- ▪ ▪ 福和
- ▪ ▪ 中宮助祭升壇
- ▪ ▪ 亞獻
- ▪ 明皇祀圜丘樂章
- ▪ ▪ 豫和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壽和
- ▪ ▪ 壽和
- ▪ ▪ 壽和
- ▪ ▪ 舒和
- ▪ ▪ 凱安
- ▪ ▪ 豫和
- ▪ ▪ 太和
- ▪ 封泰山樂章
- ▪ ▪ 豫和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壽和
- ▪ ▪ 壽和
- ▪ ▪ 舒和
- ▪ ▪ 凱安
- ▪ ▪ 豫和
- ▪ 祈谷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明堂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武後明堂樂章
- ▪ ▪ 外辦將出
- ▪ ▪ 皇帝行
- ▪ ▪ 皇嗣出入升降
- ▪ ▪ 迎送王公
- ▪ ▪ 登歌
- ▪ ▪ 配饗
- ▪ ▪ 宮音
- ▪ ▪ 角音
- ▪ ▪ 徵音
- ▪ ▪ 商音
- ▪ ▪ 羽音
- ▪ 雩祀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豫和
- ▪ ▪ 豫和
- ▪ 五郊樂章
- ▪ ▪ 黃帝宮音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青帝角音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赤帝徵音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白帝商音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黑帝羽音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黃郊迎神
- ▪ ▪ 送神
- ▪ ▪ 青郊迎神
- ▪ ▪ 送神
- ▪ ▪ 赤郊迎神
- ▪ ▪ 送神
- ▪ ▪ 白郊迎神
- ▪ ▪ 送神
- ▪ ▪ 黑郊迎神
- ▪ ▪ 送神
- ▪ 朝日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迎神
- ▪ ▪ 送神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祀九宮貴神樂章
- ▪ ▪ 舒和
- ▪ ▪ 凱安
- ▪ ▪ 肅和
- ▪ ▪ 豫和
- ▪ ▪ 豫和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壽和
- ▪ ▪ 福和
- ▪ 祀風師樂章
- ▪ ▪ 迎神包佶
- ▪ ▪ 奠幣登歌包佶
- ▪ ▪ 迎俎酌獻包佶
- ▪ ▪ 亞獻終獻包佶
- ▪ ▪ 送神包佶
- ▪ 祀雨師樂章
- ▪ ▪ 迎神包佶
- ▪ ▪ 奠幣登歌包佶
- ▪ ▪ 迎俎酌獻包佶
- ▪ ▪ 亞獻終獻包佶
- ▪ ▪ 送神包佶
- ▪ 祭方丘樂章
- ▪ ▪ 順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順和
- ▪ ▪ 昭和
- ▪ ▪ 致和
- ▪ ▪ 鹹和
- ▪ ▪ 九和
- ▪ ▪ 顯和(拜洛)
- ▪ ▪ 顯和(受圖)
- ▪ ▪ 昭和
- ▪ ▪ 敬和
- ▪ ▪ 齊和
- ▪ ▪ 德和
- ▪ ▪ 禋和
- ▪ ▪ 通和
- ▪ ▪ 歸和
- ▪ ▪ 又歸和
- ▪ ▪ 順和
- ▪ ▪ 金奏
- ▪ ▪ 順和
- ▪ 祭汾陰樂章
- ▪ ▪ 順和(林鍾宮)——韓思複
- ▪ ▪ 太簇角——盧從願
- ▪ ▪ 姑洗徵——劉晃
- ▪ ▪ 南呂羽——韓休
- ▪ ▪ 太和——王晙
- ▪ ▪ 肅和——崔玄童
- ▪ ▪ 雍和——賈曾
- ▪ ▪ 壽和——蘇頲
- ▪ ▪ 舒和——何鸞
- ▪ ▪ 凱安——蔣挺
- ▪ ▪ 順和——源光裕
- ▪ 禪社首樂章
- ▪ ▪ 順和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壽和
- ▪ ▪ 福和
- ▪ ▪ 太和
- ▪ ▪ 靈具醉
- ▪ 祭神州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迎神
- ▪ ▪ 送神
- ▪ 祭太社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迎神
- ▪ ▪ 送神
- ▪ 蠟百神樂章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迎神
- ▪ ▪ 送神
- ▪ 享先農樂章
- ▪ ▪ 鹹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鹹和
- ▪ 享先蠶樂章
- ▪ ▪ 永和
- ▪ ▪ 肅和
- ▪ ▪ 展敬
- ▪ ▪ 絜誠
- ▪ ▪ 昭慶
- ▪ 釋奠文宣王樂章
- ▪ ▪ 誠和
- ▪ ▪ 承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享孔子廟樂章
- ▪ ▪ 迎神
- ▪ ▪ 送神
- ▪ 釋奠武成王樂章
- ▪ ▪ 迎神
- ▪ ▪ 奠幣登歌
- ▪ ▪ 迎俎酌獻
- ▪ ▪ 亞獻終獻
- ▪ ▪ 送神
- ▪ 享龍池樂章
- ▪ ▪ 第一章——姚崇
- ▪ ▪ 第二章——蔡孚
- ▪ ▪ 第三章——沈佺期
- ▪ ▪ 第四章——盧懷慎
- ▪ ▪ 第五章——薑皎
- ▪ ▪ 第六章——崔日用
- ▪ ▪ 第七章——蘇頲
- ▪ ▪ 第八章——李乂
- ▪ ▪ 第九章——薑晞
- ▪ ▪ 第十章——裴璀
- ▪ 享太廟樂章
- ▪ ▪ 永和
- ▪ ▪ 大明舞
- ▪ ▪ 壽和
- ▪ ▪ 舒和
- ▪ ▪ 雍和
- ▪ ▪ 永和
- ▪ ▪ 崇德舞
- ▪ ▪ 鈞天舞
- ▪ ▪ 景雲舞
- ▪ ▪ 光大舞
- ▪ ▪ 迎神
- ▪ ▪ 金奏
- ▪ ▪ 送神
- ▪ ▪ 肅和
- ▪ ▪ 雍和
- ▪ ▪ 長髮舞
- ▪ ▪ 大基舞
- ▪ ▪ 大成舞
- ▪ ▪ 太和舞
- ▪ 武後享清廟樂章十首
- ▪ ▪ 第一
- ▪ ▪ 第二
- ▪ ▪ 第三登歌
- ▪ ▪ 第四迎神
- ▪ ▪ 第五飲福
- ▪ ▪ 第六送文舞
- ▪ ▪ 第七迎武舞
- ▪ ▪ 第八武舞作
- ▪ ▪ 第九徹俎
- ▪ ▪ 第十送神
- ▪ 享太廟樂章
- ▪ ▪ 永和三章
- ▪ ▪ 太和
- ▪ ▪ 肅和
- ▪ ▪ 雍和二章
- ▪ ▪ 文舞
- ▪ ▪ 光大舞
- ▪ ▪ 長髮舞
- ▪ ▪ 凱安四章
- ▪ ▪ 登歌
- ▪ ▪ 永和
- ▪ ▪ 廣運舞郭子儀
- ▪ ▪ 惟新舞——劉晏
- ▪ ▪ 大政舞
- ▪ ▪ 大成舞
- ▪ ▪ 大明舞
- ▪ ▪ 崇德舞
- ▪ ▪ 鈞天舞
- ▪ ▪ 大和舞
- ▪ ▪ 景雲舞
- ▪ ▪ 福和
- ▪ ▪ 舒和
- ▪ ▪ 嚴和
- ▪ ▪ 升和
- ▪ ▪ 虔和
- ▪ ▪ 歆和
- ▪ ▪ 承光舞
- ▪ ▪ 延和
- ▪ ▪ 同和
- ▪ ▪ 寧和
- ▪ ▪ 恭和
- ▪ ▪ 通和
- ▪ ▪ 昭和
- ▪ ▪ 誠敬
- ▪ ▪ 肅和
- ▪ ▪ 昭感
- ▪ ▪ 保大舞——郭子儀
- ▪ ▪ 文明舞——鄭餘慶
- ▪ ▪ 大順舞——鄭絪
- ▪ ▪ 象德舞——段文昌
- ▪ ▪ 和寧舞——牛僧孺
- ▪ ▪ 大定舞——李回
- ▪ ▪ 宣宗室舞——夏侯孜
- ▪ ▪ 懿宗室舞——蕭仿
- ▪ ▪ 咸寧舞
- ▪ 太清宮樂章
- ▪ ▪ 紫極舞
- ▪ ▪ 序入破第一奏
- ▪ ▪ 第二奏
- ▪ ▪ 第三奏
- ▪ ▪ 登歌
- ▪ ▪ 真和
- ▪ ▪ 煌煌
- ▪ ▪ 沖和
- ▪ ▪ 香初上
- ▪ ▪ 再上
- ▪ ▪ 終上
- ▪ 德明興聖廟樂章
- ▪ ▪ 迎神
- ▪ ▪ 登歌奠幣
- ▪ ▪ 迎俎
- ▪ ▪ 德明酌獻
- ▪ ▪ 興聖酌獻
- ▪ ▪ 亞獻終獻
- ▪ ▪ 送神
- ▪ 儀坤廟樂章
- ▪ ▪ 雍和——鄭善玉
- ▪ ▪ 昭升——薛稷
- ▪ ▪ 坤貞
- ▪ ▪ 壽和——徐堅
- ▪ ▪ 舒和——胡雄
- ▪ ▪ 安和——劉子玄
- ▪ ▪ 雍和——員半千
- ▪ ▪ 永和——祝欽明
- ▪ ▪ 迎神
- ▪ ▪ 送神
- ▪ ▪ 永和——徐彥伯
- ▪ ▪ 金奏(本無此章)
- ▪ ▪ 太和——丘說
- ▪ ▪ 肅和——張齊賢
- ▪ 昭德皇后廟樂章
- ▪ ▪ 永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坤元
- ▪ ▪ 壽和
- ▪ ▪ 舒和
- ▪ ▪ 凱安
- ▪ ▪ 雍和
- ▪ ▪ 永和
- ▪ 讓皇帝廟樂章
- ▪ ▪ 迎神——李舒
- ▪ ▪ 奠幣——李舒
- ▪ ▪ 迎俎——李舒
- ▪ ▪ 酌獻——李舒
- ▪ ▪ 亞獻終獻——李舒
- ▪ ▪ 送神——李舒
- ▪ 享隱太子廟樂章
- ▪ ▪ 誠和
- ▪ ▪ 肅和
- ▪ ▪ 雍和
- ▪ ▪ 舒和
- ▪ ▪ 凱安
- ▪ 隱太子廟樂章
- ▪ ▪ 迎神
- ▪ ▪ 送神
- ▪ 享章懷太子廟樂章
- ▪ ▪ 迎神
- ▪ ▪ 登歌酌鬯
- ▪ ▪ 迎俎酌獻
- ▪ ▪ 送文舞迎武舞
- ▪ ▪ 武舞作
- ▪ 享懿德太子廟樂章
- ▪ ▪ 迎神
- ▪ ▪ 登歌酌鬯
- ▪ ▪ 迎俎酌獻
- ▪ ▪ 送文舞迎武舞
- ▪ ▪ 武舞作
- ▪ 享節湣太子廟樂章
- ▪ ▪ 迎神
- ▪ ▪ 登歌酌鬯
- ▪ ▪ 迎俎酌獻
- ▪ ▪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
- ▪ ▪ 武舞作
- ▪ 享文敬太子廟樂章
- ▪ ▪ 請神——許孟容
- ▪ ▪ 登歌——陳京
- ▪ ▪ 迎俎酌獻——馮伉
- ▪ ▪ 送文舞迎武舞
- ▪ ▪ 亞獻終獻——崔邠
- ▪ ▪ 送神——崔邠
- ▪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 ▪ ▪ 請神——歸登
- ▪ ▪ 登歌——杜羔
- ▪ ▪ 迎俎酌獻——李逢吉
- ▪ ▪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孟簡
- ▪ ▪ 亞獻終獻——裴度
- ▪ ▪ 送神——王涯
- ▪ 武後崇先廟樂章
- ▪ 褒德廟樂章
- ▪ ▪ 昭德
- ▪ ▪ 進德
- ▪ ▪ 褒德
- ▪ ▪ 武舞作
- ▪ 褒德廟樂章
- ▪ 舞曲歌辭
- ▪ ▪ 中和樂舞詞
- ▪ ▪ 凱樂歌辭·破陣樂
- ▪ ▪ 凱樂歌辭·應聖期
- ▪ ▪ 凱樂歌辭·賀聖歡
- ▪ ▪ 凱樂歌辭·君臣同慶樂
- ▪ ▪ 功成慶善樂舞詞
- ▪ 梁郊祀樂章
- ▪ ▪ 慶和——趙光逢
- ▪ ▪ 慶順
- ▪ ▪ 慶平
- ▪ ▪ 慶肅——張袞
- ▪ ▪ 慶熙
- ▪ ▪ 慶隆
- ▪ ▪ 慶融
- ▪ ▪ 慶休
- ▪ ▪ 慶和
- ▪ 周郊祀樂章
- ▪ ▪ 昭順樂
- ▪ ▪ 治順樂
- ▪ ▪ 感順樂
- ▪ ▪ 禋順樂
- ▪ ▪ 福順樂
- ▪ ▪ 福順樂
- ▪ ▪ 福順樂
- ▪ ▪ 忠順樂
- ▪ ▪ 武舞樂
- ▪ ▪ 昭順樂
- ▪ 梁太廟樂舞辭
- ▪ ▪ 開平舞
- ▪ ▪ 皇帝行
- ▪ ▪ 帝盥
- ▪ ▪ 登歌
- ▪ ▪ 大合舞
- ▪ ▪ 象功舞
- ▪ ▪ 來儀舞
- ▪ ▪ 昭德舞
- ▪ ▪ 飲福
- ▪ ▪ 撤豆
- ▪ ▪ 送神
- ▪ 後唐宗廟樂舞辭
- ▪ ▪ 昭德舞
- ▪ ▪ 文明舞
- ▪ ▪ 應天舞
- ▪ ▪ 永平舞
- ▪ ▪ 武成舞
- ▪ ▪ 雍熙舞
- ▪ 漢宗廟樂舞辭
- ▪ ▪ 武德舞
- ▪ ▪ 靈長舞
- ▪ ▪ 積善舞
- ▪ ▪ 顯仁舞
- ▪ ▪ 章慶舞
- ▪ ▪ 觀德舞張昭
- ▪ 周宗廟樂舞辭
- ▪ ▪ 忠順
- ▪ ▪ 肅順
- ▪ ▪ 治順
- ▪ ▪ 肅雍舞
- ▪ ▪ 章德舞
- ▪ ▪ 善慶舞
- ▪ ▪ 觀成舞
- ▪ ▪ 明德舞
- ▪ ▪ 鹹順
- ▪ ▪ 禋順
- ▪ ▪ 福順
- ▪ 善勝舞
- ▪ ▪ 禋順
- ▪ ▪ 肅順
- ▪ 晉朝饗樂章
- ▪ ▪ 初舉酒文同樂
- ▪ ▪ 舉酒
- ▪ ▪ 再舉酒
- ▪ ▪ 四舉酒
- ▪ ▪ 群臣酒行歌
- ▪ 周朝饗樂章
- ▪ ▪ 忠順
- ▪ ▪ 忠順
- ▪ ▪ 治順
- ▪ ▪ 福順
- ▪ ▪ 康順
- ▪ ▪ 忠順
- ▪ ▪ 忠順
- ▪ 晉昭德成功舞歌
- ▪ ▪ 昭德舞歌二首
- ▪ ▪ 武功舞歌二首
大陰凝至化,真耀蘊軒儀。
德邁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捫天遂啓極,夢日乃升曦。
瞻紫極,望玄穹。
翹至懇,罄深衷。
聽雖遠,誠必通。
垂厚澤,降雲宮。
乾儀混成沖邃,天道下濟高明。
闓陽晨披紫闕,太一曉降黃庭。
圓壇敢由昭報,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懇,玄鑒庶察微誠。
巍巍睿業廣,赫赫聖基隆。
菲德承先顧,禎符萃眇躬。
銘開武岩側,圖薦洛川中。
微誠詎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懷慚紫極,無以謝玄穹。
朝壇霧卷,曙嶺煙沈。
爰設筐幣,式表誠心。
筵輝麗璧,樂暢和音。
仰惟靈鑒,俯察翹襟。
昭昭上帝,穆穆下臨。
禮崇備物,樂奏鏘金。
蘭羞委薦,桂醑盈斟。
敢希明德,聿罄莊心。
樽浮九醞,禮備三周。
陳誠菲奠,契福神猷。
奠璧郊壇昭大禮,鏘金拊石表虔誠。
始奏承雲娛帝賞,複歌調露暢韶英。
荷恩承顧托,執契恭臨撫。
廟略靜邊荒,天兵耀神武。
有截資先化,無爲遵舊矩。
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
肅肅祀典,邕邕禮秩。
三獻已周,九成斯畢。
爰撤其俎,載遷其實。
或升或降,唯誠唯質。
禮終肆類,樂闋九成。
仰惟明德,敢薦非馨。
顧慚菲奠,久駐雲輧。
瞻荷靈澤,悚戀兼盈。
式乾路,辟天扉。
回日馭,動雲衣。
登金闕,入紫微。
望仙駕,仰恩徽。